11月16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视频会晤。
习近平主席于北京时间今天(2021年11月16日)上午8时46分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视频会晤,就中美关系和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会谈分为上、下两个半场举行,下半场视频会谈于11时06分开始,12时24分结束,中美元首此次视频会晤总时长达3.5个小时,远远超过了预定时间。
本次会晤正值中美关系面临相当复杂的局面。自拜登上台以来,双方关系在多个领域、多项事务上存在显著分歧,甚至被外界描述大有“擦枪走火”之可能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元首会谈能够在2021年底之前实现,自然引起了外界的普遍高度关注。纵观整个会谈过程 、谈话内容和双方表态,总的基调是比较积极的,可以观察的点不少。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第一, 时间安排蕴含深意。
有专家分析,本次中美元首会谈的时间为北京时间上午、美东时间晚间,在美东时间晚间举行而非白天的常规办公时间,体现了美方对此次会谈的高度重视,而通过会议安排使得中方可在上午的工作时段参加,也隐含了美方在本次会谈上对于中方较为正面的礼让,一定程度上释放了善意。因此,在会议时间的安排的细节上,中美双方显然希望本次会谈能够实现有效、有意义的沟通。
第二, 中美领导人都高度肯定双边关系的重要性。
习近平强调,推动中美各自发展,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包括有效应对全球性挑战,都需要一个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中美应该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拜登表示,美中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美中作为两个世界大国,对美中两国和世界人民都负有责任。双方应通过开诚布公和坦率对话,增进对彼此意图的了解,确保两国竞争是公平、健康的,而不会演变成为冲突。美中关系只能搞好,不能搞砸。
第三,中方明确在原则问题上不会让步的立场。
主要体现在中国的发展和台湾问题等重大核心利益方面。
习近平表示,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发展最大内生动力,谁想阻挡这个历史趋势,中国人民不会答应,也根本阻挡不了。台海局势面临新一轮紧张,原因是台湾当局一再企图“倚美谋独”,而美方一些人有意搞“以台制华”。这一趋势十分危险,是在玩火,而玩火者必自焚。但如果“台独”分裂势力挑衅逼迫,甚至突破红线,我们将不得不采取断然措施。
第四,双方都亮出保持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原则和底牌。
中国提出了新时期相处的中美关系三原则:一是相互尊重。二是和平共处。三是合作共赢。美方明确重申“三不”立场,不寻求改变中国的体制,不寻求通过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无意同中国冲突。不支持“台独”,希望台海地区保持和平稳定。
第五,表达了在国际社会共同关切问题上加强合作的意愿。
习近平表示,在能源安全方面,中美应该倡导国际社会共同维护全球能源安全,加强天然气和新能源领域合作,同国际社会一道,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可以成为中美新的合作亮点。在公共卫生安全方面,中美应该倡导建立全球公共卫生及传染病防控合作机制,推动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拜登则表示,美中要在两国利益一致的领域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让两国人民都能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第六,交流议题广泛,体现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
习近平指出,中美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应该加强沟通和合作,既办好我们各自国内的事情,又承担起应尽的国际责任,共同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拜登表示,美中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美中作为两个世界大国,对美中两国和世界人民都负有责任。报道显示,双方还就阿富汗、伊朗核和朝鲜半岛局势等其他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
会谈的内容非常丰富,从战略上看,此次中美首脑视频峰会无疑非常重要。首脑外交对中美关系的定调和引领作用从1972年毛泽东与尼克松会晤时就开始了。通过元首视频会晤,可以增进中美双方政治互信,有利于改善双边关系的紧张气氛,也向世界传达出积极的信号。
但其中也有几点信息值得我们注意:
首先,现在的中美关系即便不是“冰冻三尺” ,也早非“一日之寒”,以实现首脑视频对话做出当前中美关系开始复苏的判断还为时过早。此次会谈更多的作用是促进彼此了解,还远远达不到达成深入共识。我们可以看到,双方都秉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决定会后各自报道,不发表共同声明等文件。
其次,根据媒体报道,此次会谈是“拜登要求下安排的”,但其改善中美关系的诚意究竟几许还值得掂量。有分析认为,美方深陷内政问题所带来的困境是导致提出动议的主要原因。例如,各类经济刺激措施所引发的过热和通货膨胀;疫情所导致的供应链紧张状况;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调整受到华府精英的掣肘,多项政策在国会多受到阻碍无法通过,导致其支持率不断下滑,已经开始影响民主党在明年中期选举的布局等等,都使其不得不在外交上有所动作以挽回颜面。
最后,中国人常说,听其言,重要的是观其行。尤其需要关注的是美国能不能端正态度,放下居高临下的傲慢,尊重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主权和制度选择,不再挑战中国的底线和红线,从对两国和全人类负责的高度妥善对待中美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的正确轨道,真正造福中美两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
撰文:刘长敏
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周边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图片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