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8时,电影《长津湖》票房达到56.95亿元,登顶中国电影票房冠军,位居2021年全球票房榜榜首。在疫情肆虐全球的当下,中国电影单片票房能够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绩,着实让人高兴。自加入WTO以来,中国电影一路高歌猛进,无论票房增长速度,还是银幕增长速度,都创造了世界奇迹,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电影市场。国家电影局提出,到2035年,中国电影将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但同时我们必须清楚地意识到:目前中国电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市场占有率仍然很低。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中国电影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当前国际语境环境下,加强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电影这一视听媒介最为快捷,但中国电影的对外译介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中国电影的国际推广和发行。
中国电影对外译介的现状
目前中国电影的对外译制,比如中影、上映、长影等传统译制单位,依然保持了当年的传统,对作品译制精益求精,其对外译制作品明显好于其它公司。有些企业也制定了自己的对外译制规范,但在国家层面上目前还没有出台相关标准和监管政策;大多数制片公司不懂译介,不重视译介; 大多数译员不懂电影;多数后期制作人员不懂外语。因此中国电影的对外译制参差不齐,整体水准堪忧。
电影翻译——从创意到发行,贯穿始终
大多数人认为电影翻译只是翻译对白和字幕(内容翻译),国内对于电影翻译的研究也仅局限于对白和字幕的研究,原因在于:很多电影翻译的研究者很难有机会参与整个影片的制作与宣发工作,大家所看到的都是已经完成的电影成片。国内研究电影翻译的学者和专家们大多更关注国外影片的中文翻译,很少有人关注中国电影的对外翻译。
然而,电影翻译绝不仅仅是对白字幕的翻译。如果一部国际团队合作或者合拍面向全球发行的影片,翻译需要从创意开始,贯穿电影从制作、宣传到发行的全过程。
电影成片的翻译
电影成片的翻译,包括从片名、片头字幕、对白字幕、片尾字幕)四大版块的所有翻译。每一个版块的翻译的特点和要求各不相同。此外,影片宣传中的宣传物料,如宣传片、海报、宣传单页、观影手册等,在参加国外电影节、进行国际版权交易时也需要做外文翻译。
剑桥大学资深电影翻译专家David James Bell在某平台题为“英语字幕对华语片国际化的决定性作用”的直播中提到:外文字幕的作用是为了让国外观众理解你的影片。如果字幕没有能够准确表达原文意思,因为字幕的不规范,影响了国外观众对影片的理解,没有达到影片的娱乐效果,那这个字幕翻译就是一个失败的翻译。”
国际电影节评委或者国外观众对中国影片的认知基本上是从字幕开始的,影片译制的品质直接影响他们对中国影片的认知和理解,而许多中国同行并未意识到影片规范的外文译制的意义。
电影翻译,除了遵循翻译信、雅、达的基本原则外,还需遵循电影行业规范和电影艺术特点本身的要求:
1)片名的翻译
要体现信息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和商业价值。在制作阶段,要注意选用符合影片品质的字体。片名的翻译通常会采用直译、意译、加减字的译法,同时针对不同目标观众,应采取不同的译名。
比如,印度影片DANGAL在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片名采用了不同的译名。那么中国影片的片名对外译制,也应该针对不同国家,不同的文化特点,进行不同翻译。
2)片头字幕翻译
译者需要了解每一个职务的准确翻译,遵循翻译的前后一致性原则,而且要了解一些约定俗成的翻译表达。翻译经常容易出错的地方有:出品人(Presenter)、监制(Executive Producer)、执行制片人(Associate Producer)、美术(Production Designer)。而“张艺谋导演作品”的翻译不能从字面上翻译,而应该按照行业惯例,译为:A Zhang Yimou Film。
"出品"出现在不同位置的英文翻译
3)对白字幕译制
每一个画面在观众面前停留的时间有限,所以一个字幕条的字数不能太长(胶片时代规定不能超过32个字符);行业规范要求:中文不能有标点符号,而英文必须要有完整的标点符号,所以断行、断句处理要得当;在字幕翻译时尊重目标观众的语言习惯和文化差异;在字幕制作时要选用简洁明快的字体。
翻译对白字幕时,需要反复看片子。只有对着画面,看完影片后,有些可能引起歧义的、模棱两可的台词才能找到明确的指向。
4)片尾字幕翻译
片尾字幕通常包括演员表、职员表、制作公司、宣发公司、支持单位、联合制作单位,鸣谢等。
职员的翻译中,容易出错的外联制片(location manager)和生活制片(production manager-catering & accommodation))。只有明白了每一个工种的具体含义后才可准确翻译,且不可望文生义,仅凭字面意思去翻译。
在上字幕时,国家要求外籍演员要标明国籍,港澳台演员也要备注: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中国澳门。
5)宣传品的翻译
要参加国际电影节,做国际发行,除了影片本身需要外文字幕外,通常还需要准备中外文的海报、宣传单页、观影手册、预告片。除了精准的翻译外,需要注意海报片名的中文和外文的字号比例,署名排序规则等。
天下文字,不同字体代表不同气质和寓意。所以在译制阶段和准备宣传物料时,也需要特别注意外文字体的选择。影片片名字体,必须要和影片的气质相符,切忌用中文字体去做外文字幕和宣传品上的外文,不然会让国外观众产生陌生感、距离感、抗拒感。
关于影片对外海报,建议保留中文片名,同时加载合适的外文片名,因为汉字或者很多书法体的中文片名,对国外观众很有吸引力。
海报上,中外文的片名,最好是中文在上,外文在下。此外,在国内使用的海报,其外文名称字号最好不要大于中文片名的字号。以此显示作品对本土文化的尊重。
电影译制的监管
为了提高中国影片对外译制水平,建议聘请既懂电影,又懂外语,了解电影节和电影市场的电影监制,把控整个译制环节;建议国家尽早出台有关规范,并对参加国际电影节和做海外发行的影片,在技审环节审查影片外文字幕的规范和品质。
电影节宣传与推广
中国电影若想真正“走出去”,国际电影节是非常重要的平台和通道——电影节的参展、参赛、交易可以让更多的中国影片走向世界。
全球有10000多个电影节,60%在美国,每个电影节都有它的特点。在如此众多的电影节中,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电影节,电影推广者需要对整个国际电影节做深入的了解,或者聘请电影节专家为自己的国际推广做周密策划,同时制作符合电影节申报的物料。
参加电影节需要准备符合电影节要求的物料,并对其进行专业的翻译。
物料通常包括:
• 配有中外文字幕的影片成片(有些需要外文配音dubbing)
• 配有中外文字幕或配音的宣传片(trailer)
• 中外文海报(poster)
• 影片整体外文介绍(导演、制片人、主演、拍摄地、语种、制作年份、影片类型)
• 影片外文故事梗概(synopsis)
• 导演外文介绍
• 剧照(still)若干
电影翻译译员的要求及培养
电影翻译是一个跨学科的专业翻译。译者除了要有扎实的外文翻译功底与母语功底以外,还要熟悉电影制作、宣传和发行的整个流程、了解国际电影节和电影市场、掌握电影翻译的基本规律、掌握电影翻译的专业术语和基本词汇与行业表达,并同时具备跨文化背景基础。
因此,仅凭高校教育是培养不出电影翻译人才的。一名真正的电影翻译人才需要高校、制片公司和发行公司联合培养。
注:本文以中国影片译制成英文为例。
(作者何钦 北京真之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陕西平衡点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电影制片人、监制、电影译制监制,国际电影节专家,国际电影节选片人、评委,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北大学外语学院特聘导师。)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