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8日,中国能建成功发行中国建筑类央企首单碳中和永续中期票据,创下同期限同评级碳中和永续中期票据最低利率。本次募集金额将全部用于支持中国能建所属企业碳中和项目投资建设开发。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向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中国经济社会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系统性变革,其中能源行业碳减排的表现至关重要。
作为中国能源革命先行者、能源电力建设主力军,中国能建始终秉承和大力践行绿色低碳、清洁高效、节能环保的理念,奋战在优化能源结构、促进绿色发展的最前沿,用实际行动推进中国能源革命的新进程。
激活绿色“新动能”
1981年1月4日,当重载卡车投下最后一车石料,葛洲坝大江截流顺利完成,千年奔腾不息的长江首次被截断。历时17年,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在长江上矗立起20世纪中国水电的丰碑——葛洲坝水利枢纽。
40年后,金沙江上,世界单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实现了中国水电建设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历史性跨越。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白鹤滩水电站。
如今,沿着山川激流的金沙江、长江顺流而下,中国能建承建的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水电站“连珠成串”,构成了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成为中国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的生动实践样本。
绿色低碳发展的春风,不仅吹动着江河,也激活了一片“风光”。
在中国光照时间最充裕的地区之一新疆哈密,一望无垠的戈壁滩上,中国能建投资建设的国家首批太阳能热发电示范工程——哈密5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已开启24小时不间断发电模式。在这里,数万面反射率高达93.5%的“镜子”,拥有着向日葵的本领,时刻追随太阳的位置不断调整方向。项目全面投产后,每年可向电网提供清洁、稳定、可调的优质电量约1.983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6.19万吨。
新疆哈密光热项目。
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中国能建加快向新能源、储能、氢能等新业务转型,正在开发一批“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新型基地型项目,积极推进大型清洁能源外送通道建设,推进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开发建设,促进火电清洁高效发展,推动能源结构不断优化。
广东金湾风电项目。
在广东,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大容量海上风电项目——金湾海上风电,一架架风机一年产出的清洁电,可满足3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
在河北,世界装机容量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丰宁抽水蓄能电站正向年底首台机组投产发起冲刺,为北京冬奥提供绿色电力保障。
在广西,崇左风光水火储一体化能源基地已经开工建设。基地建成后,年发电量可以超过190亿千瓦时(新能源发电占比超过50%),将有效保障崇左市乃至广西自治区的电力供应,助力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在甘肃,西北地区首个光、储、氢综合应用一体化示范项目——张掖市光储氢热综合应用示范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项目投产后,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55万吨,相当于甘肃省322万亩森林的碳汇量。
2021年6月18日,中国能建发布践行“30•60”战略目标行动方案(白皮书),明确了集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总体目标、对策举措和行动路径,吹响了践行国家绿色发展战略的冲锋号角。
领跑绿色“新赛道”
让“绿色”成为世界的底色,技术创新是不可或缺的源头活水。
乌东德电站送电广东广西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示范工程。
2020年12月27日,中国能建参与设计建设的乌东德电站送电广东广西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示范工程正式启动投产送电。这条乌东德水电站的主要送出“大动脉”,每年可输送云南清洁水电约330亿千瓦时到粤港澳大湾区和广西负荷中心,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2660万吨。
如今,代表当今世界电网技术发展最高水平的特高压,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一张闪亮的名片。“但改革开放刚起步时,我和几位同事被选派到意大利、瑞典学习。在深深感受到差距后,我们立下了一个志愿——中国的电网技术和装备试验不能一直落后,一定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甚至要做到世界最先进水平。”先后主持、参与40余个国内外大型输变电工程设计的中国能建中南院副总工程师梁言桥,从青葱岁月走到两鬓斑白,见证了中国输电技术从“追赶差距”走到“国际领先”的巨大飞跃。
依托在电网勘察设计领域的强大技术实力,中国能建参与了中国全部30余条特高压工程的勘测设计工作,有力推动了中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
中国能建不断探索低碳清洁能源利用,全程参与了中国电力行业技术创新历程,凭借特大型水电站、超超临界发电、二次再热发电、特高压、智能电网等为代表的电力设计、施工技术,不断攀登技术高峰,累计完成我国90%以上的电力规划科研、咨询评审、勘察设计和行业标准制定工作。
“‘十三五’期间,中国能建研发投入比从2.12%增长到2.87%。‘十四五’时期,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十四五’末研发投入比将达到3%。”中国能建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介绍。
从雄安新区能源发展规划研究到粤港澳大湾区能源规划与科技创新中心,从全国新能源电力消纳监测预警平台到广东省海上风电大数据中心,中国能建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能源智囊、国家智库”,与全行业共同打造清洁能源的合作价值链。
亮出绿色“新名片”
迪拜950兆瓦“光热+光伏”混合发电项目效果图。
在波斯湾东南沿海城市迪拜,全球装机容量最大的“光热+光伏”混合发电项目——迪拜950兆瓦光热光伏混合电站正在紧张推进中。该项目建成后,可为迪拜32万户家庭提供绿色能源。
沿着“一带一路”,中国能建所承建的一个个绿色、低碳工程,在世界各地洒下了“满天星”,以实际行动为世界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巴西美丽山±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二期工程。
俯瞰巴西美丽山±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二期工程,如一条起伏隐现的银色巨龙,匍匐在亚马逊热带雨林中。该线路全程超2000公里,沿线聚集着巴西80%的经济活动,是巴西跨度最大的清洁能源转移工程。
作为中国特高压输电技术走向海外的首个工程,这条“巨龙”的勘测设计,离不开中国能建工程师的勤劳和智慧。历时4年3个月,陆续派驻全专业70余人,战胜了项目管理模式不同、设计标准和习惯差异、设计接口复杂等各种挑战,让这条贯穿巴西南北的“绿色电力高速公路”变为可能。
从巴西最大的美丽山输电工程到巴基斯坦最大的NJ水电站,再到中阿最大合作项目阿根廷基塞水电站……
新加坡腾格浮体光伏电厂。
从新加坡首个大型浮体光伏项目胜科腾格浮体光伏电厂,到海外首个采用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华龙一号”核电技术标准的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厂,再到中资企业在越南投资并正式商运的首个风电项目越南宁顺正胜风电场……
中国协同全球绿色发展的“新名片”在中国建设者的手上被擦亮,在为当地送去光明和温暖的同时,激发了当地经济发展新动能。
-END-
撰文:曾雪莹
排版:张莉莉
编审:马 力
监制:刘双燕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