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过去为什么能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发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为进一步深刻学习理解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国报道》记者采访多位专家,就相关问题进行解读阐释。
杨冬权 国家档案局原局长、中央档案馆原馆长
张星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秘书长
杨国庆 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Q
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如何理解“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新征程上如何发扬好历史主动精神?
杨冬权:“历史主动精神”是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中出现的一个重要概念,我理解,历史主动精神,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精神品格的重要内容;历史主动精神,就是主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勇于破解难题和危局、不怕“引火烧身”、勇于担当历史责任、舍我其谁的主动精神、积极精神、进取精神、勇敢精神、担当精神,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赢得伟大斗争、开创伟大事业的重要法宝。
回顾百年党史,一系列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事件和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主动精神,极大推进了中国历史的进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始终掌握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在关系中华民族命运和前途的每一个关键时刻、每一个重大关头,作出了正确的抉择。
张星星:“历史主动精神”体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精神品格的重要内容。要正确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必须把握好社会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在成长过程中不断认识规律、把握规律、运用规律,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科学判断,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的诸多重要论述正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造性运用,为正确观察历史、知古鉴今、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提供了科学指导和基本遵循。
杨国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和引领性,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主动精神。
中国共产党一诞生便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在不断受挫中逐渐成长壮大,最终发展成为民族脊梁。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随着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提升中华民族精神面貌上锐意进取,相继提出和开展“四个自信”“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谱系”等振奋民族精神的一系列理论论断和实践探索。不久前,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发布,相信还会有伟大精神的精神谱系后续篇章。
采访整理:《中国报道》记者王哲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