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会引发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在当前中国经济受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影响,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情况下,今年的会议更加具有深意。
“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回顾即将收官的2021年,会议高度评价了一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在深刻总结2021年经济工作的同时,会议也为明年的经济工作定下基调并做出部署,释放了多个重要信号。
会议提出要应对“三重压力”,并用七大政策和五大认识来勾勒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展望明年工作部署,“稳字当头”“适当靠前”等宏观政策表述呈现出的新变化,体现出中央在应对中国经济面临新形势做出的及时调整和准确把握。同时,诸多领域坚持不变的基调,又贯彻了政策的定力和连续性。变与不变之间,勾勒出一幅2022年中国经济工作的奋进图。
董煜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把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作为2022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在当前的发展环境下具有突出重要的意义。中央审时度势,看到了周边环境的变化,看到了国内发展阶段的变化。强调稳字当头,是为了让明年的发展能够使经济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使社会大局保持基本稳定,这也是中国经济这艘巨轮能够乘风破浪往前行的重要保障。
张立群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会议提出,中国经济面临三重压力: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这“三重压力”是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判断,是对正在面临的新的下行压力的最新表述。这是中国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践中得出的规律性认识。
崔卫杰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新增“制度型开放”的表述,更加强调中国的开放是可预期的、透明的开放,这既是中国推动优势转化、构建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的客观需要,也符合当前国际经贸规则发展新趋势。会议还强调要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这些举措有助于吸引更多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并推动重大外资项目加快落地。
冯煦明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所宏观政策研究室主任
此次会议的一个亮点,是从七个方面系统性地阐释了未来一段时期的政策体系,这也表明中国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正在走向成熟。与此同时,会议提出了五大认识问题,这五大问题既具有长期重要性,也呈现出短期紧迫性。正确认识和把握这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基础性意义。
张连起
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
此次会议突破了往年宏观、微观和社会三大政策的组合,首次明确提出了七大政策,对不同领域进行定调,反映出国家调控能力和精准度在提高。会议提出的结构性政策更强调“畅通经济循环”,在疫情冲击、世界大变局的背景下,强调突破堵点,打通产业链,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罗志恒
粤开证券研究院副院长
会议提出的财政政策侧重提升效能、更加精准和具有可持续。“提升效能”反映当前的积极财政政策重点正在从“量”转向“质”。“精准”则反映出财政政策要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更好发挥结构性调节功能,服务国家战略任务和大局稳定。
高瑞东
光大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经济学家
会议在部署“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时更加具体、务实,强调“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化石能源的占比大幅下降是必然趋势,但要认识到中国能源结构依赖煤炭的国情,要逐步推进能源结构改革。现阶段,一方面要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
编辑:段非平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