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新形势下,光伏新能源成为“乡村振兴”重要抓手。光伏+农村是实现我国“十四五”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发展目标的创新模式,光伏可充分利用乡村土地、屋顶资源优势,发展绿色新经济,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升级,赋能乡村经济实力与科技水平稳步增长。
加速!开年打响“乡村振兴”大会战
1月5日,国家能源局、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加快农村能源转型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文件明确支持县域清洁能源规模化开发。在具备资源条件的中西部脱贫地区,特别是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优先规划建设集中式风电、光伏基地,为脱贫县打造支柱产业。
在去年实行的“整县推进”试点工作中,已有大量光伏企业深入乡村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分布式光伏。分布式光伏可以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能资源,将光能转换成电能,对于乡村振兴来说,既能够为农民增加稳定可持续的收入来源,又能够结合双碳目标,净化农村生态环境。
以晶科能源为例,该公司“光伏+农业”方案在中东部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涵盖了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诸多领域。目前已形成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牧光互补等多元互补模式,同时还可兼顾生态乡村旅游产业的引导发展,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业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经营模式,提高土地的单位产出。
隆基、天合光能、晶澳科技等众多一线企业也同步布局农村分布式领域,并通过自身体量优势,为农村用户提供安全无忧的金融服务,减轻农村用户安装光伏的经济负担,使其屋顶闲置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增加农户收益。
创新模式之下,光伏参与到乡村振兴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农户对光伏的认知仍有待提高;资金状况仍面临短缺问题;农村光伏运维难度较大。对此,东方日升建议,面对普通用户经济条件、认知水平、专业能力不足等痛点问题,应以光伏为核心打通跨产业协调合作,形成整体运营思维,光伏行业也已探索出了若干商业模式,以加强市场主体的参与积极性。
智能光伏时代,助力乡村发展高质量“零碳经济”
1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要求到2025年:光伏行业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产业技术创新取得突破,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量产化转换效率显著提升。
此外,计划还强调,要继续开展村级电站和农村户用电站建设,优先支持脱贫地区建设村级光伏帮扶电站,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智能光伏建设对光伏参与乡村振兴提出更高要求。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各方共同努力下,光伏已成长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同步参与国际竞争、产业化占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之一,在推动能源转型和制造强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晋能科技表示:“智能光伏可以提升产品效率、降低运维成本,扩大光伏的应用领域和在未来电力系统中的渗透率,促进光伏行业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智能制造是制造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抢占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加快步入制造强国行列的战略选择。在发展智能制造的路上,晶科能源认为攻关生产链条上的关键技术是趋势,因此开发智能工厂,解放更多生产力为光伏产业升级的核心思路。
一线厂商探索智能工厂过程中,深刻认知到了应从生命周期、系统层级以及智能特征等维度搭建更为完善的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以东方日升为例,公司曾在2021年联合钉钉开发了一个全新工作系统,优化运营模式,加速低碳生产效率。此后,东方日升又与移动签署了“5G+未来工厂”商务合作,以5G+工业互联网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消除物理工厂与数字工厂的边界,进一步完成智能制造系统升级,为其他厂商提供可参考的发展模板。
新规划中特别指出提升光伏电池量产转化效率,这一要求则直接对应终端收益。提升电池转换效率是影响光伏发电的重要因素,但是终端应用最终考量的仍是度电成本和收益。近年来,光伏组件技术稳步发展,高功率组件迭代速度加快,无论是大尺寸硅片,抑或全新N型产品,都成为提高组件功率、降低BOS成本的重要路径之一。
因此,无论是“尺寸之争”,还是行业目前面临的P型向N型升级,其终极目标都是推动光伏产品降本增效,提高终端收益。这一理念叠加至“光伏+乡村振兴”事业中,将持续扩大农村用户绿色收益,并有望开发出多能互补的融合应用方案,以光伏为抓手,解决更多农村地区绿色经济建设痛点问题,助力农村在用能领域率先实现“双碳”目标。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