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构建,北京农学院创新专业硕士培养模式,充分依托基地开展研究生专项实习实践,缩短专业硕士就业适应期,提升专业硕士培养质量。2021年,北京农学院和北京市平谷区建立专业硕士专项实习方案。其中,郭新颖、胡晓群、王悦、张明月等农村发展专业研究生赴北京市平谷区南独乐河镇,开展为期5个月的驻镇实习实践活动。实习研究生在校内外导师的共同指导下,深入基层组织,服务乡村治理,开展生产服务,推动产业振兴,开展社会调研,将论文写在京郊大地,全面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研究生们参加北寨红杏擂台赛
深入农村组织,服务基层治理
知农村、懂农民,了解我国基层组织的运行和工作,既是农村发展专业研究生的必修课,也是锻炼研究生的途径,更是缩短就业适应期的关键。各位研究生根据镇组织部工作安排,各自对接不同的村庄及合作社,深入农村基层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服务基层治理。
实习实践期间,研究生们一是做政府的“好帮手”。深入各村了解农村基层党组织,摸排全镇优秀党员及困难老党员,做好党代会前期调查。用影像记录垃圾治理、渣土车整治、疫情防控、疫苗接种、党日活动,用文稿、行动进行普法宣传、行业规范宣讲,规范镇域商户经营。
二是做村委的“好参谋”。参与慰问老党员活动,采访残奥会女子轮椅篮球亚军代佳梦家属,采访视频登上平谷电视台,利用自己写作专长,主笔撰写内参稿件,得到党委书记认可并上报。协助村级疫情防控,深入各村第一线检查村口卡口设施,提高了属地的安全性,策划新立村开展团日活动。
三是做学校与基层的“好桥梁”。借助镇政府帮助,搭建北京农学院与北寨村党支部“红色1+1”对接,支部成员深入乡村一线,充分了解北寨村发展现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到以点带面,将农村发展与教学科研相结合,打通教学科研和应用实践最后一公里,进一步增强学生党员服务农村的意识、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品质等。
研究生们参与慰问老党员
研究生们参加人居环境整治活动
开展生产服务,推动产业振兴
乡村振兴的目标是农民富裕,关键是产业振兴,实习研究生依托农学院农科背景,发挥专业特长,以产业总结为起点、发展机制为重点、农民增收为终点,推动农村农业产业振兴。
一是开展产业总结,助力产业发展。全面走访调研镇域内特色农业和旅游民俗产业,包括刘家河特色民宿“小团圆”、“小欢喜”及海鲸花养蜂园,北独乐河辣椒园,新农村红薯基地,北寨杏园及民宿产业,峨嵋山苹果园,大伟嘉养猪场,南独乐河村和新农村正在建的高效设施大棚等。在对南独乐河镇农业现状有了初步了解后,更能理解该镇提出的“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这一努力方向,了解南独乐河镇为镇域发展在农业方面做出的努力和未来方向的正确性,逐步体验到赋能基层党支部,通过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的“党支部+合作社+发展”模式,明晰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并提出可行建议,助推集体经济发展与农户增收。
二是参与节庆活动,助力果品销售。实习研究生走进田间地野,实地参与北寨红杏节庆活动,参与策划南独乐河镇北寨村“618红杏节”、“2021年北寨红杏擂台赛”,接受电视台采访。体验采摘活动,被前来采访的各新闻杂志拍摄照片,并有幸成为各公众号推送以及新闻杂志期刊的“封面人物”,做北寨红杏“代言者”、“形象人”,积极参与北寨红杏网络宣传、订单处理,助力北寨红杏网络销售,助推红杏价值提升。
研究生们成为北寨红杏“代言人”
研究生们拍摄的北寨红杏宣传照
参与基层工作,提升综合能力
了解党群工作,既是新时期研究生理解农村、了解农村的直接途径,也是未来服务农村的基础,实习研究生根据镇政府、镇组织部工作安排,采用轮岗制,了解镇组织结构体系、参与镇政府实际工作,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实习期间,实习研究生协助镇党群工作办公室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用极大的耐心和细心,认真核对审核南独乐河镇政府人员档案,通过与档案对话,实现与自己对话,深刻理解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以及个人档案的意义所在;协助镇办公室开展党代会和建党100周年会议举办,会前整理党代表出席批复、公示公告,会中布置现场、带领代表团、主持会议、发放及回收材料、组织人员、维持会场秩序,会后为各村发放建党100周年纪念品等;通过轮岗,先后协助镇政府入村开展普法宣传、接派12345政府服务热线共担,参加接诉即办现场调度会等,撰写相关宣传稿、广播稿,构建综合执法队信息数据库。在对刘家店多次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南独乐河实地调研,拟定南独乐河镇的积分管理办法实施方案,形成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机制。
研究生们正在从事综合执法宣传工作
研究生们正在从事接诉即办相关工作
开展社会调研,凝练科研成果
在6个月的实践中,同学们在完成实习实践服务工作的同时,围绕实践内容选定毕业论文选题,顺利完成调查问卷制作,深入开展产业调查和农村调研,凝练调研成果,完成毕业论文。
通过对红杏销售调研与亲身实践,针对红杏网络销售问题,研究生们认真梳理了北寨红杏电商平台销售情况与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从政府、红杏生产经营者、电商平台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在对刘家店镇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南独乐河镇域实际情况,构建生态文明机制;针对农民参与电商的积极性这一问题进行了细致梳理、访谈,调研236人,撰写并发表农户参与农村电商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学术论文。结合南独乐河镇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的痛点和问题,以美丽乡村建设中农民主体性问题进行调研并撰写毕业论文;根据实习实践经历,结合专业知识,利用12345工单的数据进行可视化操作,总结基层治理的困境与对策,提出相关政策与建议。
研究们开展生产实践
研究生们开展入户调查
五个月的专项实习,研究生们深入基层,将专业知识与基层工作相结合,参与农业、了解农民、服务农村,助力乡村建设,提升综合能力。
(供稿单位:北京市农学院研究生处)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