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2022年《中国报道》

发布时间:2022-01-26 16:05:25 来源:中国报道

策划、执行 | 《中国报道》编辑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再次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来越大”。

从党的十八大报告“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到党的十九大报告“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再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充分表明我国的对外开放一以贯之,并不断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多领域挺进。

(《中国报道》2022年12月刊)#p#副标题#e#

文 | 《中国报道》记者 徐豪 张利娟

10月16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

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时宣告:“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这一重要论断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新征程党肩负什么样的使命任务继续前进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遵循。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目标。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强调:“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我们要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铿锵的话语、豪迈的宣示,鼓舞和激励着中华儿女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

(《中国报道》2022年11月刊)#p#副标题#e#

策划、执行 | 《中国报道》编辑部

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10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10年来,党中央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是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为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中国报道》推出“十年,伟大变革”主题报道,讴歌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成就、重大意义。

(《中国报道》2022年10月刊)#p#副标题#e#

策划、执行 | 《中国报道》编辑部

1972年9月29日,中国和日本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了两国邦交正常化。1992年8月24日,中国与韩国签署中韩建交联合公报,两国政府决定即日起相互承认并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站在30年、50年的节点,对中日韩来说,今年无疑是个“大年”。中日韩三国作为地区重要国家和世界主要经济体,为维护东亚和平稳定、引领区域经济合作和促进世界发展繁荣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在当前国际地区局势面临深刻复杂变化的背景下,中日韩关系发展也面临挑战。三国如何增进相互信任,积极开展正面互动,共同为地区安宁、经济复苏和国民友好注入更多的正能量,是一个紧迫的课题。

(《中国报道》2022年9月刊)#p#副标题#e#

策划、执行 | 《中国报道》编辑部

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安徽省太和县的种粮大户徐淙祥回信,向当地的乡亲们表示问候,对全国的种粮大户提出殷切期望。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确保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是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之一,也是今年“三农”工作的底线任务之一,不仅关系到全国居民的“米袋子”,也关系到广大农民的“钱袋子”。

7月20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发布的信息显示,从目前情况看,今年粮食生产形势总体不错:夏粮早稻秋粮三季粮食,夏粮已经丰收到手,增产28.7亿斤,早稻收获过六成,产量有望保持稳定。这为全年粮食丰收打下了基础,为稳物价稳预期增信心、稳定经济大盘提供了支撑。

当前,经济发展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乌克兰危机延宕加剧国际粮食危机。我们要始终绷紧确保粮食安全这根弦,着眼于我国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着力解决结构性矛盾,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

(《中国报道》2022年8月刊)#p#副标题#e#

策划、执行 | 《中国报道》编辑部

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7日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经过几代考古工作者百余年的接续努力,尤其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开展,考古学在揭示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脉络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从考古发现看,中原地区得以成为中华文明核心地区、中原文化得以成为中华文化主根和主脉,经历了一个孕育、萌生、发展、确立的过程。本期封面专题聚焦中原文明,阐释中华文明如何从“多元”向“一体”汇聚,中华文明的主根脉是如何形成、发展的。

《中国报道》紧扣“中华文明溯源”主线,从 2019 年起陆续推出系列专题报道,努力从媒体视角解读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基本图景和内在机制,以及各区域文明演进路径等重大主题。我们看清来路,才能在回望历史的时候找到精神依托;我们找到源头,才能在开拓前进中坚定文化自信。

(《中国报道》2022年7月刊)#p#副标题#e#

策划、执行 | 《中国报道》编辑部

3月中下旬以来,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多地暴发;同时,乌克兰危机延宕,导致风险挑战上升,供需循环不畅导致新订单指数进一步下探,全球范围内受疫情影响交货时间持续放慢、成本上升,不仅导致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形势严峻,大型企业也同样面临压力。

3—5 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分别为49.5%、47.4%、49.6%,均在荣枯线以下,制造业经济持续收缩。3月份尤其是4月份以来,就业、工业生产、用电货运等指标明显走低,困难在某些方面和一定程度上比2020年疫情严重冲击时还大。

党中央明确要求,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也是托住就业基本盘、迈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的重要抓手。总体上看,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具有较强的回稳动力和较大的回升空间。但对当前制造业面临的短期困难和中长期转型发展难点,也须予以足够重视。

(《中国报道》2022年6月刊) #p#副标题#e#

 

策划、执行 | 《中国报道》编辑部

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3周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之下的湾区建设,开世界未有之先例。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立足全局和长远作出的重大谋划,是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重大决策。3年来,粤港澳大湾区不断加快硬、软联通,不断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新路径,不断向制度创新和改革开放新高地迈进,不断丰富“一国两制”内涵。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快速推进,粤港澳三地在规则衔接、空间对接、产业融合、科创协同等多维度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粤港澳三地正携手同行,推动大湾区建设的宏伟蓝图加快变成美好现实。

(《中国报道》2022年5月刊)#p#副标题#e#

 

策划、执行 | 《中国报道》编辑部

世界经济正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历史性冲击中艰难复苏,但与此同时,逆全球化潮流没有停止之势,保护主义、民粹主义沉渣泛起,疫情走势尚不明朗、各国应对力度参差不齐,局部金融风险加速积累,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空间进一步压缩,全球经济面临极大不确定性。尤其是俄乌冲突爆发后,市场震荡进一步加剧,全球通胀问题愈演愈烈。

从北美到欧洲,天然气危机、油价危机、供应链危机等危机此起彼伏,美国码头工人罢工、加拿大铁路行业罢工、西欧运输行业罢工等罢工事件层出不穷,“大萧条”真的可能重演吗?全球应该如何行动,才能让衰退周期更短、破坏性更小,避免全球经济进入“大萧条”的危机?

(《中国报道》2022年4月刊)#p#副标题#e#

文  | 《中国报道》记者 徐豪 张岩 陈珂 张利娟 王哲 邱慧

这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我国经济在迈上114万亿元台阶的基础上实现平稳开局,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奥会刚刚成功举办,党的二十大也将在今年召开。我国已经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消费市场、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

这也是充满动荡的一年。

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4.3亿,俄罗斯、乌克兰冲突加剧升级,供应链和产业链局部脱钩趋势正在加强,多重风险叠加令全球经济复苏面临巨大考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习近平总书记作出这一重大战略判断,统揽全局,谋划未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成功驾驭了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引领中国经济在新征程上阔步前行。

(《中国报道》2022年3月刊)#p#副标题#e#

策划、执行 | 《中国报道》 编辑部

14亿多人口的中国,每天都在发生着无数平凡而又生动的故事;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片段,都悄然汇入时代奔涌的浪潮。

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正是亿万人民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创造“中国奇迹”、书写“中国故事”,构筑起通向全面小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坚实路基。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在时代的宏大叙事下,每一个个体的人支撑起历史的价值尺度。

在新春佳节到来之前,《中国报道》记者随机选取了一天,通过记录十几位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人的生活片段,讲述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故事。

(《中国报道》2022年2月刊)#p#副标题#e#

策划、执行 | 《中国报道》 编辑部

2015年7月,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举办权。历经6年多的筹办,北京冬奥会将于2022年2月4日开幕,世界各国的冰雪健儿“一起向未来”。

对于世界而言,北京冬奥会的顺利举办将成为在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挑战下,展现人类向更美好未来进发的愿望和能力;对于中国而言,北京冬奥会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

为世界奉献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这是中国对世界的承诺。奥林匹克的激情与梦想将再度在中国点燃,世界人民一起逐梦冰雪,共享奥运。

(《中国报道》2022年1月刊)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