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手贺军
2022年2月2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前夕,为期3天的冬奥火炬接力启动,火炬将在北京、延庆、张家口3个赛区传递。1200名火炬手来自各行各业,其中既有全国各级先进模范代表,也有科教文卫各界先进代表和知名人士,大部分是扎根生产和工作一线,作出突出贡献的“不平凡的普通人”。在北京地区的火炬手中,有一位在国际传播一线耕耘30多年的资深翻译,他就是现任中国外文局英文首席翻译、外文出版社英文部译审贺军。
从“局外人”到“参与者”
2022年1月一个平常的午后,贺军正坐在桌前翻译文件,突然收到了一个好消息:“恭喜你成功入选北京冬奥会火炬手!”
“听到这个消息我当时真的很激动,能成为一名火炬手我很光荣。”自从被中国外文局推荐为冬奥火炬手以来,贺军一直在等着这一天。常年伏案工作的他,为了保持旺盛的精力,2021年春季就已经开始去玉渊潭公园跑步锻炼身体了。“入选之后,为了做好冬奥火炬接力跑,我更是开始了有计划地锻炼。除了跑步,我还打打乒乓球什么的。”他说。
对于贺军来说,成为冬奥会的火炬手意义非凡。曾经对于他比较遥远的事情,如今却得以亲身参与和体验。“过去,我是以一个观众和‘局外人’的心态去欣赏运动员的表演,现在成为了火炬手,我就也成为了冬奥会的‘参与者’。”刚刚跑完火炬接力的贺军依然难掩激动。
“冬奥期间,来自不同国家与文化的运动员齐聚北京,在冬奥的大舞台上互相交流,这其实也是一种国际传播。”在贺军看来,冬奥是以运动的形式为世界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各国人民增进了解、促进建立友谊,促进团结。而对外传播就是通过书籍、视频或活动等各种形式让世界了解中国,拉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距离,“这两者其实本质上并无不同。”
最年轻的定稿人
如果说北京冬奥会是各国体育健儿拼搏与超越的舞台,那么翻译就是贺军向世界展现中国的舞台。在重大外宣翻译项目中,总能看到他的身影。
多年来,贺军一直从事外宣图书的翻译和审定工作,定稿的英文图书包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二三卷)、中国政府白皮书《中国的民主》《中国的全面小康》《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新时代的中非合作》、《巴金选集》、《汉字五千年》、“全景中国”系列图书等。这些图书发行到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受读者好评,成为国内外读者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权威读本。
世纪之交,随着老一辈定稿专家渐次退休和离世,外文出版社面临重大选题图书缺乏高水平定稿人的困境。为了选拔培养后继人才骨干,社领导决定让英文水平较高、综合能力较强的贺军参与到政府白皮书等重点图书的定稿工作中来。“当时我还不到40岁,这项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对我来说压力很大。毕竟白皮书不是普通图书,它代表中国政府的立场和观点,译文必须精准,不能有丝毫差错和歧义。”贺军回忆道。
但是,面对挑战他没有退缩,勇挑重担。就这样,他成为外文出版社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白皮书英文定稿专家。近20年来,他参与了上百本政府白皮书英文版的定稿工作,总字数多达130多万字。
不仅如此,贺军同时也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全三卷英文版的翻译出版项目组中最年轻的英文定稿专家组成员。他全程参与三卷定稿工作,并且在翻译工作实践中和其他定稿专家共同讨论,大胆创新,对这一重要著作进行了“再创作”式翻译。他说:“我们采取了有别于其他领导人著作和党政文献翻译的做法,摆脱了形式上的束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翻译,用外国人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表达,让外国人看得懂、喜欢看。”
英文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出版后,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在海外最受关注、最具影响力的中国领导人著作,并以其过硬的翻译质量,成为不少语种翻译的母本和范本。
在后疫情时代讲好中国故事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在世界范围蔓延。同年5月底,贺军作为主要定稿专家之一,参加了由中国外文局组织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英译出版项目。“我承担的是第一遍和最后一遍译文通读定稿工作,从政治方向、术语和体例统一等方面进行把关”,贺军说,“我也全面参与了术语审核、核定稿、校对等工作,一直到稿件最后付印。”中国外文局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高质量完成了3.7万字白皮书的英文翻译、审定、编校和出版工作,确保中英文版同步对外发布,贺军功不可没。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贺军一直坚守着初心。对外宣事业的热爱,向世界说明中国的使命,是他坚守36载的不竭动力。几十年如一日,他伏案为国家外宣翻译献出心血,这份付出也让他收获了无限的喜悦与成就感。
有一次,他看到国外媒体的报道中提到了他翻译过的白皮书中的内容,阐述了中国政府的文件中如何表述民主。“我看了以后感觉挺高兴,因为这说明我们的白皮书得到了国外媒体的关注,我们发出的声音能被人听到,我们的工作是产生了实际影响和作用的。”他说。
“由于外国读者普遍对中国的了解并不多,一些宏大的叙事方式可能无法引发他们的关注,反倒是一些有人情味的小故事会更吸引他们。”贺军说,做国际传播讲好中国故事,最好的表现方式就是从具体的人和事入手。他指了指一边的志愿者:“比如可以介绍介绍,在防疫常态化的背景下,冬奥志愿者工作是什么样子的,等等。对我们来说或许习以为常,但我们的生活正是外国人感兴趣的故事。”
撰文:《中国报道》记者 张岩
图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