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是世界近现代工业文明的重要标志。1909年,由詹天佑主持设计修建的京张铁路作为中国第一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建设完成的干线铁路正式通车。
100多年后的今天,北京冬奥会即将启幕,集中国高铁技术大成的京张高铁作为服务北京冬奥会的重要交通服务保障设施,将极为便捷地串联起冬奥会三大赛区,保障冬奥赛事顺利举办。国铁集团为北京冬奥会量身打造的“瑞雪迎春”智能复兴号高速动车组已经在在京张高铁上往来驰骋……
因为北京冬奥会,新老京张铁路跨越百年相逢。
2月2日,大年初二,参加2022北京新闻中心主办的“双奥之城新气象——2022中外媒体北京行”城市形象采访活动的中外记者,走进位于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展馆,追寻中国铁路百年来从落后、追赶到领跑世界的轨迹。
展品带来巨大的冲击与震撼
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馆坐落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东南角,是一座别具风格的灰白色欧式建筑,它由历经百余年沧桑的原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改建而成。
1959年新北京站建成通车后,之前的“北京站”——正阳门东车站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2010年10月23日,这座火车站以崭新的角色和面貌——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展馆呈现在世人面前并正式对外开放。
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中外媒体记者走进博物馆圆弧顶的大厅,迎面看到的是硕大的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动车组列车三代机车浮雕,曾在中国早期的唐胥铁路(唐山—胥各庄)使用的大名鼎鼎的“龙号”蒸汽机车(复制品)……在大厅顶部中国铁路标志灯光的映衬下,历史的沧桑感扑面而来。
1876年,当近代工业化大发展、全世界铁路总里程已达20万公里的时候,中国铁路才艰难起步。
从长辛店铁路工人劳动补习学校播下革命火种开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发展、壮大与中国铁路的发展“紧密相连”,中国铁路见证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往事并不如烟,丰富的图片与实物的展陈将100多年来的中国铁路发展史一幕幕展现在中外记者面前,大家无不感到巨大的冲击与震撼。
亲身体验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
比发达国家晚了40多年的中国高铁,经过几代铁路人接续奋斗,已经成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历史性变化。
在正阳门展馆地下一层的沙盘模型专题展区,记者们在高铁桥梁、车站、京沪和京广高铁大型数字沙盘模型,以及青藏铁路沙盘模型旁驻足参观。
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展馆副馆长周伟向记者们介绍说,当前中国铁路营运总里程突破15万公里,产生了一个个世界铁路之最:有运行场景最丰富、最难施工的青藏铁路,有热带的海南环岛高速铁路,有跨四省可开行重载列车的大秦铁路……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发展改革部高级工程师左武表示,以2008年中国第一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际铁路建成运营为标志,中国成功建设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现代化水平最高的高速铁路网。从林海雪原到江南水乡,从大漠戈壁到东海之滨,我国高铁跨越大江大河、穿越崇山峻岭、通达四面八方,高铁已覆盖全国92%的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
在博物馆三层的互动区域,复兴号动车组的展示和体验是此次采访的重头戏,记者们分批体验了复兴号动车组模拟驾驶舱。在不同型号、规格、功率的复兴号机车模型前,一系列集声、光、电于一体的影视投影、模拟体验、多媒体触摸、沙盘演示等最先进的互动项目令现场记者啧啧称赞。
“100多年前建成的京张铁路最陡峭的路段位于八达岭至南口间,火车在当时技术条件下无法爬上陡坡。詹天佑创造性地设计了‘人字形’线路降低了坡度,再使用首尾两台大功率机车前拉后推驱动,才能翻山越岭……这个故事大家在上学时早就耳熟能详。如今,国铁集团为北京冬奥会量身打造的时速350公里的自动驾驶‘瑞雪迎春’智能复兴号动车组一眨眼功夫便可以轻松穿越八达岭长城。”周伟向记者们着重介绍了京张高铁的变迁。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北京冬奥会的筹办,百年京张铁路迈向高铁时代进程大大提速。2019年底,全长174公里的京张高铁开通运营,这是我国首条建成投用的智能高铁。2022年1月6日,“瑞雪迎春”智能复兴号高速动车组首趟列车从清河站上线发车。
周伟表示,在京张高铁的建设中,新一代中国铁路工程师传承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京张精神”,续写了中国铁路自主创新的新辉煌。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铁路工程师不仅建造了一条高智慧、高质量的铁路,更追求绿色、人文、对环境友好等更高的目标,这也许正是“新京张精神”的最好体现。
文/图:《中国报道》记者 王哲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