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观察

中法元首通话的特殊意义

发布时间:2022-02-21 15:03:57 推广来源:今日中国

2月1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法国总统马克龙通电话,在两国首脑层面上共同推进双方务实合作,取得多项重要共识。此次通话展现出中法两国坚持推进务实合作的决心与信心,给目前负面事态层出不穷的国际局势注入正能量。

新冠疫情背景下,“云外交”成为国际交往的主要形式。2021年,中法两国首脑在双、多边场合通过视频、电话会晤4次,确保就重大议题保持密切沟通,对维护两国关系大局稳定起到引领作用。中法务实合作在复杂形势下能够继续发展,主要原因是两国高层在三个原则问题上具有足够的共识。

第一,中法两国都秉持建设性的外交理念。近年来,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成为世界不确定性的重要来源。拜登上台后,高调宣布美国“重返欧洲”,做足了重建“跨大西洋联盟”的姿态。但是,从阿富汗撤军、核潜艇风波到最近的“乌克兰危机”,美国对欧洲盟友表现出的轻视与胁迫丝毫不少于特朗普时期。中国和法国都反对美国单边主义、霸凌主义的破坏性外交政策,努力在多极化世界中发挥建设性作用。法国是推进欧盟“战略自主”最为积极的国家,作为2022年上半年欧盟轮值主席国,法国在维护中欧关系发展方面持积极态度。此次中法两国元首选择2月16日通话具有特殊意义:美国总统拜登此前宣布俄罗斯将在这一天“入侵乌克兰”,马克龙总统刚刚结束对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斡旋访问,俄乌边境紧张局势有所缓解。中法两国元首在这个时间点通话,不仅展示出双方就重大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保持及时沟通的意愿,而且以一系列双方务实合作的共识展示出建设性外交理念的积极成果,是一次对“冷战思维”的完美超越。

第二,中法两国元首都重视推进务实合作。中法互为重要贸易伙伴,近年来两国在民用核能、航空航天、生物医药、农业合作等领域积极推进全方位务实合作。中国连续多年都是对法投资最多的亚洲国家,中法合资企业为两国创造了很多工作岗位。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中法双边贸易额逆势增长。2021年,两国双边贸易额创历史新高,超过800亿美元,中方自法国进口农产品总额同比增长40%。在双向投资和新兴领域,中法务实合作都取得具有开创性的进展。此次通话中,习主席强调,在新的一年,中法两国关系应该延续积极、健康、向上的主基调,双方应本着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原则,积极加强各层级对话交流,增进了解和互信,推动中法合作取得新成果。马克龙总统表示,法方对近年来法中两国在技术、农业、航空、核能等领域合作取得重大成果表示满意,愿同中方探讨克服疫情影响,加强人员交往,增进友谊互信,深化互利合作。当前国际形势充满紧张动荡,在此背景下,法方更加希望同中方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第三,中法两国都秉持互利共赢的积极外交理念。此次通话中,两国元首就下阶段双边合作达成多项重要共识。其中,推动农业科技和地方优势农业产业合作成为重要亮点。中方欢迎法国更多符合中方要求的农食产品企业在华注册,深化中法“绿色制造合作伙伴”倡议,相互为对方企业在本国发展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视的营商环境。法国是欧洲最重要的农业强国,其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很多经验可供中国借鉴。中国对法国扩大农业市场的开放,不仅给法国农业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而且有助于推进中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与此同时,此次通话过程中,两国首脑还就支持更多法国银行进入中国市场、支持两国航空企业以多种形式深化合作达成共识。这不仅展现出新时代中国扩大开放的坚定意愿,而且预示着法国将在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中取得先机。近年来,“第三方合作”是中法务实合作的突出亮点,此次通话中两国元首对加快落实第三方市场合作第四批示范项目清单达成共识。此次通话能够达成这些重要共识,深层原因是中法双方都能以“互利共赢”的积极思维方式取代“零和博弈”的消极思维方式,这对推动未来国际关系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作为目前的欧盟轮值主席国,中法务实合作的新进展对中欧关系的良性发展具有积极的示范意义。通话过程中,习主席强调,中欧双方应秉持正确相互认知,坚持相互尊重、对话合作、互利共赢。只有双方共同努力凝聚最大公约数,才能推动中欧关系取得新发展。马克龙总统表示,法方将全力推进欧盟同中国之间的积极议程,同中方共同努力,推动即将举行的欧中领导人会晤取得成功。中法两国首脑还对推动中欧投资协定批准生效、共同办好新一轮中欧战略、经贸、绿色、数字、人文高层对话表达了积极意愿,这些共识对推进中欧关系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代中国外交呼吁世界各国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一种真正超越“冷战思维”的积极的、建设性的国际关系理念,只有在此基础上,世界和平与发展才能得到保障。在这方面,此次习近平主席和马克龙总统的电话会谈无疑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案例。

田德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马克思主义与欧洲文明”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