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精彩冬奥背后,有这些“黑科技”

发布时间:2022-02-21 15:17:08 来源:中国报道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上,传承奥运圣火的“飞扬”火炬,从氢燃料,到微火燃烧,以及主火炬台的雪花结构, 在设计、储氢、供氢、燃烧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多项创新,均展现了高新技术实现绿色低碳新理念的创新实践。

而冬奥会的赛场上,不仅多个项目破世界纪录,成绩斐然,而且无论是在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赛事组织、赛会服务、场馆运行、观赛体验、疫情防控等等,方方面面都体现着科技办奥理念。本届冬奥会共在60余个细分场景中测试应用了200余项技术,500多家单位、超过万名科研人员参与研发,为办好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会提供有力保障。

中国“智造”惊艳冬奥

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这里的“冰”面是在冬奥历史上第一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制造的,为运动员创造更快的成绩提供了保障。已经见证了8项新的奥运纪录和1项世界纪录的诞生。同时,这项技术能够让能效提升20%以上,而且冰表面温差不超过0.5摄氏度,受到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滑冰联盟的高度评价。

早在2016年,“科技冬奥(2022)行动计划”就围绕零排供能、绿色出行、5G共享、智慧观赛、运动科技、清洁环境、安全办赛、国际合作等方面统筹设计重点任务。2017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设立了“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共安排部署了80个科研项目,重点突破了复杂山地气象精准预报、寒冷山地奥运场馆建设等面临的技术难题,支撑鸟巢和水立方智能化改造、氢能火炬传递、开闭幕式活动中的科技展示等。同时,共212项技术在北京冬奥会上落地应用,为实现北京冬奥的“简约、安全、精彩”提供有力支撑。

针对办赛、参赛、观赛等冬奥会重大科技需求,北京市、河北省一方面组织本地科技力量,积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另一方面设立了省级科技冬奥专项。北京冬奥组委制定了《科技冬奥重点项目实施方案》,围绕冬奥会筹办的重点场景全面推动项目成果落地应用。国家体育总局研究提出参赛等方面的科技需求,并积极推动项目成果在国家队训练和比赛中落地应用。

而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也让世界不断见证“科技冬奥”中的中国“智造”。北京冬奥组委技术部部长喻红用“有体验、有精彩、有未来”概括北京冬奥会的新技术应用:“除了国家速滑馆,我们1.9公里一次性喷射浇筑成型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赛道,被国际雪车联合会主席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场馆,是‘无以伦比’的。”

而北京冬奥会新闻发布会视频服务系统(Info-AV)则是基于云转播平台实现,它经过了测试赛测试运行,在冬奥会期间提供所有赛事新闻发布会的新闻直播、点播和下载服务,可自主选择原声或同声传译的音频输出,新闻发布会的音视频制作、编辑和处理全部在云端远程完成。

同时,冬奥会针对开闭幕式、花滑、短道速滑、速滑和颁奖等赛事和仪式制作了8K节目,在主媒体中心、部分等场馆及部分城市广场和高校都部署了8K屏幕,公众可以观看超高清视频画。而冰壶、速滑等12个项目则制作了自由视角特效,子弹时间转播的效果则用于云顶滑雪场空中技巧和U型场地技巧项目。

成绩背后的科技力量

2月14日,31岁的中国选手徐梦桃摘得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项目的金牌,“四朝元老”终无悔圆梦。而这枚沉甸甸的金牌,也正是科技含金量十足的体现,因为徐梦桃拥有一位虚拟教练“观君”。“观君”是小冰公司研发的人工智能裁判与教练系统。在此之前,他已经秘密参与到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的辅助训练近3年之久。

在没有AI技术辅助的时代,训练只能通过录像回放来对运动员的动作作出评价,而“观君”的加入,则实现了全程图像识别和实时数据分析。“观君小冰系统”首创了“小样本、大任务”的冰雪运动分析模型,设定了与国际裁判计分准则保持高度一致的计分体系,并且在回溯时支持运动轨迹、身体姿态、出台角度、高远度等多维度指标分析,大大提升了运动员们的训练效率,给教练员提供指导依据。

“北京冬奥会开幕以来,中国体育代表团整体表现出色,多个项目实现历史性突破。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科技对训练的强有力支撑。”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李志全表示,科技在竞技体育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国家体育总局坚持科技强体,狠抓科学化训练。

“科技冬奥”项目通过研究冬季运动员专项能力特征和科学选材关键技术,为国家队跨界跨项选材提供参考,为训练方案的科学化决策提供支持。相关项目还为国家队设计了模拟训练系统,向科技要时间,如利用风洞训练协助运动员完成姿态减阻优化。“冬奥会后,中国将继续抓好科技强体工程,加速“科技冬奥”项目成果的转移转化和应用,更好地服务广大冰雪运动爱好者。”李志全说。

“双奥之城”的智慧变身

很多外国运动员把冬奥会的智慧餐厅比喻成“机器人总动员”“像一部科幻电影”。这个能同时容纳1700余人用餐的无人餐厅,每3分钟就能炒出一个菜,餐厅没有服务员送餐,而是美食从天而降,通过“云轨传输系统”自动送达对应的餐桌,令人啧啧称奇。

本届冬奥会可以说是我国科技创新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其中既有科研机构的贡献,也有高新企业在人工智能、机器人、新材料等领域企业的积极参与和攻关,实现了科技助力疫情精准防控、提升观赛新体验,让办赛更绿色。而在“后冬奥”时代,北京将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加快智慧场馆技术在城市场景落地,构建面向大型公建等方面的智慧管理体系,使其运行管理更准确,更高效,实现思维智能、管理精细化、服务人性化、决策数据化。在环保领域,北京也将加快绿色低碳技术的推广普及。燃料电池商用车技术、绿电技术、CO2制冰技术、智慧交通技术将推动低碳产业的发展。

同时,借助冬奥红利北京将继续推动冰雪运动发展,使“后冬奥”成为中国冰雪运动发展新起点。新型冰雪装备、石墨烯等新型保暖材料,沉浸式、多维度自由视角等智能交互体验技术将推动北京技术、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使冰雪运动成为消费新时尚,带动冰雪产业进一步发展,形成中国特色的冰雪运动可持续发展模式。

“在本届冬奥会上应用的一系列的新技术、新产品,既是本届冬奥会的宝贵财富,也是北京推动科技创新中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宝贵财富。在后冬奥时代,我们将在城市发展中,持续为科技冬奥的成果提供应用场景,使冬奥科技成果从冬奥会走向城市发展的应用场,飞入寻常百姓家,也成为推动北京国际科技中心建设和科技强国建设的新动力。”北京市科委主任许强表示。

撰文:《中国报道》记者 张岩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