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悬而未决的延迟退休政策,有了最新的消息。
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明确提出,尽快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这意味着,“十四五”期间,以渐进式为关键词的延迟退休政策将正式在全国全面铺开。
试点只是短期摸索
事实上,从2020年延迟退休正式进入政府工作报告后,各省市就陆续开始关于延迟退休的征求意见工作。直至2022年,延迟退休政策才有了逐步落地的城市。
江苏人社厅于2022年1月印发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明确提到,经本人申请、用人单位同意,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备案,参保人员可推迟退休,推迟退休的时间最短不少于一年。该办法自2022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
这也是在全国方案出台前,首个从企业职工方向试水“延迟退休”的城市。
在此之前,2022年1月,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了《进一步规范企事业单位高级专家延长退休年龄有关问题的通知》,首次在全国范围内落地延迟退休政策。但山东省的延迟退休政策划定的范围为技术工种,即达到副高级职称以上,可以自愿选择是否延迟退休;在延迟退休的时间上,如果通过申请,也只能延迟1至3年。
在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看来,少数城市试点探索延迟退休方案只会是短时间内的摸索,为全国延迟退休方案提供参考案例,试点时间不会过长。董登新告诉《中国报道》记者,未来全国绝大部分城市都会以国家的延迟退休方案为准推行。
而从国家层面的方案而言,延迟退休将在法定退休年龄的标准上作出调整。相比直接划定退休年龄,董登新告诉记者,《“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中的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会在细节完善的过程中减少公众对于延迟退休出现的抵触心理。
董登新认为,试点落地在江苏、山东这两个经济较发达省份,除了地方劳动力流动性大,更为关键的点在于经济发达城市社会发展成熟,大家对于延迟退休政策的可接受度相对更高。
应对老龄化的迫切举措
目前,我国现行的退休政策是上世纪50年代确定的。彼时的人均预期寿命为50岁左右。上世纪70年代末,国务院相关办法进一步明确,退休年龄男性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
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均预期寿命已较当时大幅提高。相比之下,老龄化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问题。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约有2.64亿,占总人口的18.7%;65岁以上人口约有1.9亿,占总人口的13.5%。
包括董登新在内的多位受访专家都认为,中国的退休制度存在退休年龄相对偏低、人群差异化等特点,实施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大势所趋。
在多年呼吁延迟退休政策落地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看来,从长远来看,人口老龄化问题会在一段时间内长期存在。而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延迟退休年龄就是减缓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举措之一。
2020年6月,郑秉文曾公开指出,从“十三五”到“十四五”,老年人口抚养比提高了10个百分点。“十四五”期间,中国养老金制度将进入大约两个缴费者赡养一个退休者的阶段。
郑秉文指出,实施延迟退休是迫切的。“到21世纪末,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收支压力必将逐年加大。”他表示,延迟退休是缩小赤字缺口乃至未来维持收支精算平衡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改革措施。
“十四五”规划中明确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也基于此提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基本原则是小步慢走、弹性实施、强化激励,坚持统一规定同自愿选择相结合。
董登新告诉记者,在弹性退休制度的背景下,对于身体条件不太好的人,允许按时退休,甚至提前退休。对于身体健康、有工作意愿的人,有了更多、更长的工作机会,这一方案有利于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会增大社会财富供给,更重要的是减轻了年轻人的社保缴费负担。
不会对年轻就业市场形成挤压
在郑秉文看来,延迟退休主要涉及3个年龄群体,即原定退休年龄的60岁男性、55岁女干部以及50岁女工人。
“渐进式的延迟退休不会是一刀切。”董登新向记者提到,渐进式的延迟退休渐影响的是若干年之后退休的人群,对于即将退休的人影响甚微。
梳理发现,早在2013年11月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就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2016年7月人社部印发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就已经出现“延迟退休”。针对延迟退休的具体落地,业界、学界都曾引起过广泛讨论。
此前有种担忧是,大龄劳动力重返市场后,对于年轻人的就业市场是否会形成挤压效应。
对此,董登新告诉记者,延迟退休和年轻人之间的就业压力这两者之间并无必然联系。他表示,目前的劳动力市场上,新增劳动力数量出现了明显放缓的迹象。从近几年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劳动力负增长的情况来看,董登新预判,未来可能会出现劳动力供应短缺的现象。
同时,董登新也指出,中国的产业转型、经济转型正加速推进,新的就业岗位是新业态、新技术、新产业不断细分创造出的,不再是“老员工退出来新员工才能进”的就业关系。
“随着机械化自动化跟人工智能的技术的大量应用,劳动强度大幅降低,这也为大龄劳动力延长工作的时间,降低劳动强度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和技术支撑,延迟退休既不会影响到了年轻人就业,也不会影响到大龄劳动力的因为身体状况而不能继续工作的情况。”董登新说。
此外,董登新还提到,延迟退休政策可以改变到了年龄就退休、不工作的传统和固有观念,增加大龄劳动者供给量,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养老服务和社区服务等行业的缺口,对于劳动力结构的改善、经济转型、产业升级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撰文:《中国报道》记者 邱慧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