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党的二十大也将召开。
在新的关键节点举行的全国两会,任务重大,意义非凡。《中国报道》新媒体平台特开设“两会圆桌”专栏,采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业界专家,解读两会热点话题。”
今天是“三八”国际妇女节,报道君首先祝各位女同胞节日快乐!
“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行为,坚决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作用”“坚决防止和纠正性别、年龄等就业歧视,着力解决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3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有关妇女群体的表述获得热烈反响。
去年9月,《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公布,文件围绕8个领域提出75项主要目标和93项策略措施,致力于推动新时代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妇女权益保障是一项需要长久关注的事业,许多人大代表长期在这一领域奔走疾呼,今年全国两会,他们带着相关建议来到了北京。
“买卖同罪”有可能吗?
权益保障有待改善的所有人群中,被拐卖妇女儿童是不容忽视的群体。每一起恶劣案件的发生,都无不扯动着公众神经。
“‘买方市场’现在肯定还存在,兴许他们不像以前那么猖獗,但仍有个别买家,感觉自己可以蒙混过关,在顶风作案。”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全国人大代表、“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理事长张宝艳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全社会对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关注度更高,“买卖同罪”也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认同,她认为将“买卖同罪”落到实处希望很大。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张宝艳接连多年围绕打拐建言,她建议,把排查被拐妇女纳入地方考核,参照绑架罪十年起刑,甚至可以更严重些。与此同时,她还认为,应对新发案件拐卖犯罪分子(包括买主)终身追责。
“许多被拐卖的孩子和妇女,等她们找回自己原本的家庭或者能够脱身都是很多年之后,基本都过了诉讼时效,这样就很难追究人贩子的责任了,但是拐卖犯罪和其他的犯罪不一样,拐卖犯罪时间越长,对被拐卖者的伤害越大。我国刑法规定,最高诉讼时效为20年,但实际上,拐卖犯罪的危害是长期存在的,这一犯罪行为给受害家庭和受害人造成的伤害是终生。”因此张宝艳主张,对拐卖犯罪分子的追责不应当受诉讼时效所限,而应该终身追责。
今年两会召开前,多位代表委员就曾提出,应对重点地区的涉拐卖妇女儿童案件进行全面复查和摸底。3月2日,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专项行动,指出专项行动要快侦快破拐卖新案、全力侦破拐卖积案。
张宝艳还建议,应对拐入地区相关部门建立考核机制,将打拐与基层组织的政绩挂钩,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指标。对于有新发生拐入案件的基层政府目标考核实行一票否决。
呵护农村偏远地区的“她权益”
“95后”徐萍是四川省全国人大代表团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代表。履职5年来,从家庭教育到反性骚扰,她的建议始终与妇女儿童相关。
她向《中国报道》记者介绍,自己是在妇联培养下成长起来的一个青年女性,履职重点也精准瞄向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和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每年两会我会着重在这些方面搜集意见建议,形成定稿后在全国人大的平台上提出,希望能够多多地为妇女儿童呼吁。”今年,徐萍带来了“普及和推广国产二价宫颈癌疫苗适龄女性自愿免费接种”“对农村偏远地区外出务工妇女开展行前反拐卖与反诈骗意识宣传培训”两份建议。
至今,全球有104个国家将HPV疫苗接种纳入计划免疫,即可以给特定年龄女性免费接种,但在我国目前仅有少部分城市启动了免费接种项目,全覆盖面狭窄,亟待有力推广。
徐萍建议,将二价HPV疫苗纳入免疫计划,以13岁至15岁女生为重点实施自愿免费接种对象,由卫健委、妇联、教育、财政等相关部门协同制定实施方案,尽快使全体女性受益。同时深入社区、企业、学校加大对接种宫颈癌疫苗和宫颈癌的科普宣传,提高疫苗接种率。
决定提出对农村外出务工妇女开展行前反拐卖宣传建议的念头,正是在走访调研宫颈癌疫苗的过程中最终确立的。徐萍曾数次求教资深医疗专家,她们都是女性,对相关问题比较敏感。有一次,有专家和她聊起想培养群众的防拐卖意识,面对面的培训虽然传统,但可能非常有效。
“大数据时代,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持续高发,女性诈骗受害事件屡次发生。女性同情心较强,尤其是农村偏远地区的女性,对陌生人防范心较弱,文化程度较低,警惕性低,被拐卖、诈骗的风险高。”出身农村的徐萍猛然意识到,农村偏远地区外出务工妇女面临着完全陌生的城市环境,或许这样的培训,是让她们学会保护自己的有效方法。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5年来,徐萍欣喜地发现,不管在性别平等、职场平等,还是教育平等上,女性权益都有了明显提升,工作岗位或者社会领域的“她力量”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职场女性筑起生育“保护伞”
“三孩”政策落地半年有余,关于育龄妇女权益保护的讨论热度不减。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尽管我国总人口还在逐年增加,但人口净增长、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等重要指标都呈逐年下降态势。2021年人口净增长48万人,更是引发我国将在今年迎来人口负增长的普遍猜测。
去年7月20日,《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正式落地,随后各省陆续完成人口计生条例修改,一系列为生育“三孩”铺路的辅助政策在全国铺开。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层面政策文件的制定过程中,育龄妇女的权益保障问题都被反复掂量和评估。
“一些职业女性在生娃之后,如果选择在家庭看护孩子,就可能保不住现有的工作。”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兆安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多数女性生育之后,职业生涯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甚至不得不从零开始,导致一些女性不敢再次冒险生育、一些家庭对“二孩”“三孩”望而却步。
“另一方面,不良的生育体验让女性不敢选择再一次,分娩的痛苦、产后的抑郁,加上其他一些因素,使一些女性产后身体与心理产生双重变化,对是否要选择再一次生育心有余悸,变得更加慎重。”张兆安说。
“多生孩子多享受优待,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针对如上问题,今年两会张兆安带来了一份“关于完善配套体系促进‘三孩’政策落地的建议”。他建议,对于生育“二孩”和“三孩”的家庭,应适当延长产假时间和男方陪护假期,也可实行弹性产假制度,将丈夫的陪产假和妻子的产假、生育假加总,由家庭自行决定丈夫和妻子之间如何分配时间。
职场女性看护孩子和企业稳定用工需求之间似乎存在“天然”矛盾,张兆安建议,要推动育龄女性友好型择业政策,对招收职场育儿女性的企业给予一定税费优惠。鼓励企业接受职场女性育儿期间在家办公或弹性工作制,同时也鼓励职场女性在育儿阶段接受碎片式工作。
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惠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细花也为妇女权益保障发声。对妊娠期女职工的劳动保护方面,黄细花建议,女职工应享受全额带薪产假,且重返工作岗位时累计工龄。针对各地均出台的延长产假政策,黄细花认为国家财政应承担延长产假的成本,消除就业市场中的性别歧视。
黄细花还注意到,随着女性教育和职业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城市里的大龄未婚女性也越来越多,其中不乏有能力和意愿去独立抚养孩子的未婚女性。她建议加大政策托举力度,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保障单身女性生育权以及非婚生子女的平等权利。
撰文:《中国报道》记者 陈珂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