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科技创新的强劲支撑不可或缺。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该如何下好科技“先手棋”,稳步迈向科技强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用一系列“干货满满”的举措给出了答案。
作为科技企业的代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重庆璞雨为科技创新中心执行董事高钰在接受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的专访时,围绕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等备受关注的话题发表了见解。
直面短板、精准发力
“务实、切中要害”,是高钰代表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最深的印象。“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完善数字经济治理、提升关键软硬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报告提出的一系列举措很多都针对我们的短板,直面发展的堵点和难点。围绕李克强总理提出的目标任务,发改委和财政部的工作报告中都做了具体分解和相应的政策匹配,让大家觉得目标是务实可行的,部署是全面周密的,也对未来的发展增加了信心和动力。”
除了激发强大的内生动力,高钰代表认为,在国际合作中积极学习、借鉴他国先进经验也至关重要。“我们的邻国日本就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不可否认,在精密仪器制造等领域,日本的产业基础和产业积累的确走在了我们前面。技术的研发需要时间,需要遵循规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可以在合作交流中逐渐吸收转化,不断成长,最终实现自主可控。发展科学技术应该具有全球视野,我们应该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
创新“呼唤”复合型人才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根本。想要为科创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不仅要“筑巢引凤”引进高端人才,更要畅通人才发展渠道,培养好本土优秀人才。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加大对青年科研人员支持力度,让各类人才潜心钻研、尽展其能。
作为一家科技创新企业的带头人,高钰代表对人才的重要性有着更深刻的体会。在她看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人才培养工作已经取得不小的成绩,但产学研领域的复合型人才仍然存在较大缺口。“从事科创工作,不仅要对前沿科技知识有所掌握,还要对企业的管理运营、项目的落地执行有一定理解,并对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和市场有一定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沟通各方,同频才能促成更好的互相理解。”
产值规模不是企业唯一的评判标准
“专精特新”企业是近年中国经济领域的热词。所谓“专精特新”企业,是指那些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它们专注于产业链上某个环节,既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载体,也是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坚实保障。
今年,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首次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对此,高钰代表表示十分认同。“这是一个很好的导向。过去,我们总是强调要把企业做得多大,产值做得多高。其实,很多企业虽然规模不大,却把某个细分产业做得足够好,他们同样是冠军。国家对‘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重视也是对它们的认可和鼓励。”
在高钰代表看来,日本是“专精特新”企业发展颇具代表性的国家。相比规模,日本企业更加关注传承和延续。保持适度规模、不盲目扩大的经营理念是许多百年日企所提倡的。“日本有很多百年企业,他们只专注于一件很细化的工作 ,却把它做到了极致,做到了世界第一,我觉得这种工匠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文/段非平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