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这个急不得也缓不得的目标,该如何实现?

发布时间:2022-03-09 10:12:44 来源:中国报道

过去一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党的二十大也将召开。

在新的关键节点举行的全国两会,任务重大,意义非凡。《中国报道》新媒体平台特开设“两会圆桌”专栏,采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业界专家,解读两会热点话题。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实现‘双碳’目标,必须立足国情,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搞运动式‘降碳’、踩‘急刹车’。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这不行。既要有一个绿色清洁的环境,也要保证我们的生产生活正常进行。”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能源革命,确保能源供应,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

如何促进“双碳”工作更进一步发展?代表委员在今年两会期间聚焦“碳期货”“发展绿色AI”“能耗双控制度”等,为实现“双碳”目标建言献策。

完善能耗双控制度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列玉。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对完善能耗双控制度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对于能耗强度达标而发展较快的地区,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要有适当弹性。2020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为坚持和完善能耗双控制度指明了方向。但能耗双控制度由建立到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能耗抵扣制度不合理、行业算法不统一等问题,建议对能耗双控制度作进一步完善,助力绿色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主任朱列玉说。

朱列玉指出,目前能耗统计制度中化工产品不能抵扣,导致以能源为原料的化工企业发展受到限制,建议科学调整化工行业能源消耗总量统计范围,对所有作为化工原料、没有经过燃烧释放二氧化碳而直接转化为产品的部分,不计入“双控”指标之一的能耗总量统计范围,为以能源为原料的化工企业发展松绑。

当前,能耗统计制度未考虑到流通环节的消耗,只统计化工品生产企业及生产地的能耗,化工品下游行业并不承担能耗指标。对此,朱列玉建议开展能耗核算方法学研究、健全国家能耗统计体系,统一行业算法,在下游加工环节或在裂解环节一次性计算能耗,能耗指标随产业链延伸加工情况向下流转,完善能耗双控考核体系。同时,建议结合行业技术进步的情况,进一步细化有关行业的能耗标准。

近年来,根据产业发展等需要,国家布局了一批关系国计民生和发展未来的重大项目,相关项目能耗量巨大,成为所在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的难点。为解决这一实际困难,2021年9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并提出“央地共担”原则。

“《方案》并未对‘央地共担’原则作出具体说明,但即使按照国家和地方各承担50%能耗的方式,省、市也难以消纳项目能耗。”朱列玉表示,因此,建议针对新兴化工新材料产业项目以及国家布局建设的重大石化及其配套项目,制定专门的能耗政策和标准,对该类项目予以高度支持。

另外,针对清洁能源抵扣政策并未将核电消纳量纳入计算,朱列玉建议完善相关政策,将核电消纳量纳入清洁能源抵扣政策。

“碳期货”对碳市场意义深远

全国人大代表何金碧。

碳排放交易作为一种通过市场机制来推动节能减排、促进企业转型的重要措施,对日益加重的环境污染有着积极的作用。

2021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发展碳排放权期货交易。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2月14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18672万吨,累计成交额80.76亿元。

“目前,参与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参与主体仅限于电力行业的2000多家企业,只允许现货交易。由于覆盖范围较小、参与主体受限等原因,目前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所发挥的减排效果有限。”全国人大代表何金碧说。

在何金碧看来,碳交易具有较强的金融属性,碳期货的推出将对提高碳市场流动性、平抑碳价格波动、加快我国碳市场的建设进程具有深远意义。并且,发展碳排放权期货交易可以形成有效合理的碳排放权市场交易价格,还可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扩大碳市场的边界和容量,促进碳金融产品的多样化。

因此,何金碧建议完善碳市场交易制度,扩大碳市场需求,拓宽市场参与主体范围,健全规范碳交易市场监管机制,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机制功能,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金融业需探索提供更多转型融资产品

全国政协委员兼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王冬胜。

要实现“双碳”目标,实体经济的所有行业都需要遵循以科学为基础的低碳转型路径。

在全国政协委员兼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王冬胜看来,作为所需气候融资的提供者和促进者,金融业通过与政策制定者、监管部门、地方政府及企业的密切合作,可以在支持转型领域发挥关键性作用。

王冬胜建议,提升经济主体气候变化认知水平,推动市场参与。通过推动相关资源、数据及分析工具的共享,帮助企业提升气候变化认知水平,增强低碳转型的协同效应。同时,金融机构应推动实体经济企业和利益相关各方的合作,帮助企业评估气候变化影响,提升气候风险管理能力。

“对于重工业、制造业和农业等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转型路径尚不明确、融资参与程度仍较低的行业,金融业需要探索提供更多类型的转型融资产品,如拓展转型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供应链融资和贸易融资等。这些产品都可与气候相关的KPI挂钩,激发带动实现净零排放所需的公共和民间投资。”王冬胜说,此外,积极推动制定包括所有低碳转型活动在内的更广泛的产品定义,助力填补融资缺口。

加快发展绿色AI

全国政协委员李彦宏。(图片来源:新华网)

算力算法是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生产力。“双碳”目标引领下,需要持续提升能效,发展对环境更友好的绿色AI。

全国政协委员李彦宏认为,持续提升能效,发展对环境更友好的“绿色AI”,包括两个关键维度:一方面要发展绿色算力,通过使用绿电,利用技术优化流程,降低数据中心能耗。另一方面要发展更绿色的算法,优化策略和参数设置,降低超大规模预训练模型的能耗,从而构建绿色集约的大模型,提升基础设施能效比。

李彦宏建议,加强政策引导,完善标准体系,加快先进技术赋能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一是探索碳排放双控在数据中心率先落地。二是建立兼顾性能和能耗的绿色算法度量标准,倡导领军人工智能企业构建能效高、性能优的预训练大模型,并向行业开放。三是加快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开启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签发,加快建立科技减排的方法库和行业标准,强化“绿色AI”在降低碳排放领域的技术供给。

撰文:《中国报道》记者 张利娟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