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1日,第三届中国畜牧基因组产业转化高峰论坛暨新产品发布会在北京梅地亚中心召开,该论坛由畜禽良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畜禽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合主办,北京康普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承办,旨在展示当今国内外畜禽育种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成果、推进畜牧基因组研究成果向产业转化,百余位行业内专家和育种企业代表出席。
论坛期间,北京康普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正式发布了三款针对亚洲畜禽品种特有等位基因设计的中高通量 SNP 分型检测芯片——康普森猪55K基因分型芯片、(肉)鸡 55K基因分型芯片和蛋鸡 55K基因分型芯片。
据北京康普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继强介绍,由该公司分别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联合研制开发的这三款芯片可以对我国猪、鸡等地方品种的经济性状进行基因效应检测,并通过全基因组育种值评估的方法进行早期选种,做到优中选优;此外,其检测结果还可以用于地方资源种质鉴定、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种群进化分析等多种研究,对于我国分子育种的基因组选择技术及基础研究方面意义十分重大。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猪、鸡饲养国,但在现代猪鸡育种上我国始终落后于西方国家。长期以来,我国85%左右的地方猪群体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地方猪资源的种群恢复和选育;另外,我国虽然有107个地方鸡种,但仍有近一半的种鸡需依赖进口品种,不仅亟需育成一批具有自主品牌的肉鸡和蛋鸡品种,而且现有品种还需要进行不断的选育提高。
中国农业大学畜禽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世界家禽学会主席、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杨宁教授介绍说:“分子育种是一种利用与特定性状高度相关的分子标记来进行选择的育种方式,通过分子育种可以提高选育的效率和准确性。随着动植物基因组研究的深入以及基因组检测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下降,未来分子育种在我国畜禽育种方面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我国作为世界上畜禽遗传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近年来也成为发达国家获取遗传资源的重点地区之一。我国特有和具有重要科研和经济价值的遗传资源大量流失,而我国并未公平地从中分享相关惠益。随着北京康普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相关动植物基因芯片的不断开发与投入使用,大规模的展开针对我国地方性畜种遗传资源的研究将成为可能。这对于保护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生物遗传资源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将育种作为农业发展的基础战略,我国也开始越发重视本土动物育种。与会专家认为,这三款芯片的发布为我国分子育种未来跻身国际先进国家行列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