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视频中心 >> 多语在线

亚文会时间 | 《文明之约》(2)——变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9-05-14 15:40:25 推广来源:解读中国工作室

△《文明之约》第2集:《变的故事》

解读中国工作室策划制作了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系列节目《文明之约》,今天推出第二集:变的故事。

本集主人公是知名汉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阿恩·维斯塔(Arne·Westad),他还有个更有名的中国名字:文安立。

长期以来,文安立被西方视为最了解“红色中国”的“中国通”。

他的著作总会受到学术界以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例如美国总统奥巴马就曾请他聊中国的事情。

《躁动的帝国:从乾隆到邓小平的中国与世界》是文安立2012年的著作,这本关于清中叶以来中国对外关系史的著作在当年获得《卫报》年度最佳图书等奖项。

在书中,文安立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乾隆年间,中国曾处于全球外交的中心,国力鼎盛,海内外承平。20世纪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又站上一个新的顶峰。未来的中国将何去何从?它重返盛世之路是畅行无阻亦或是窒碍难行?

带着这样的视角,文安立期望探索中国文明和世界的关系。

一般而言,在国际影响力方面,中国始终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国家,乐于向其他国家分享自己的发展智慧。但在二十世纪中叶,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变得更加封闭。所以我写《躁动的中国》一书有两个原因。我想揭示,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如何发展长期关系,以及世界在这种关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同时,文安立也想探寻中国在和世界互动中如何改变自己。在他看来,从乾隆到邓小平,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就不断地波动变化:日清战争、义和团起义、八国联军、中日战争、国共内战、韩战、冷战等等,这些都使得中国陷于各种外在和内在的不安之中,这不仅仅是处于羞辱和憎恨的情绪,也在于它被迫调整之前在世界外交事务中所确立的三个原则:正义、讲究规则,以及中国中心论。

我想揭示,中国是如何通过与世界其他国家交往而发生改变的。这种改变不仅仅局限于外交事务上,亦非局限于国际关系,而是中国社会、文化及经济如何结合本国情况,在当时国际环境中发生改变的。

《躁动的帝国》不只是一本中国近现代历史著作,文安立承认,他创作这本书的现实背景就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外部世界开始越来越忧虑中国在未来的表现,今天的中国在与外部世界交往时,也不时产生一些摩擦。所以,文安立想从历史的角度看看,中国与外部世界在一两百年前是如何互动和交往的,今后中国又将往何处去。

文安立认为,开放性将是观察中国今后走向的关键因素。近代中国就是艰难寻求现代国家转型的伟大历程,直至今日仍然躁动不安。中国的近代史并非像历史简化的那样,仅仅是被动挨打的屈辱历史,而是中国更早地与现代性接触的故事,也是中国籍由外部世界的互动而发生自身蜕变的历史。

至关重要的是,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中国表现出的新的开放性。对中国而言,这种开放性尤为重要。正是得益于这种开放性,今天的中国年轻人在不同以往的氛围中长大,他们有着截然不同的抱负和梦想。这种开放性也使中国强大,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全球大国。‍

展望中国未来前景,我认为今天中国需要讨论的最关键的事情,可能是想明白中国将如何利用其全新的地位、重要性以及力量。

关于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文安立认为,这是一个推动世界更为安全、和谐的平台。在节目中,他如此评价:

我希望,中国能够利用自身优势与他国合作并更好地整合各方优势,从而建立更公正的国际贸易体制。与此同时,通过文明对话的倡议,推动更多年轻人通过旅行、学习和各类事务实现更多的交流,以便我们能有一个更安全的地区,继而解决一系列东亚存在的重大问题,推动建立一个更加和谐的世界。‍

对于未来中国可能面临的挑战,文安立提出这样的建议:

如果中国要证明自己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大国,能够管理地区事务,就该向其他已发展起来的国家学习,学习它们如何处理问题。

尤其重要的是,中国领导人应明确地告诉别国中国的立场,不仅要让本国国民明白,更要让外国消除误会。如果中国总是在强调自己的历史,强调自己是一个大国,而别国比自己弱小,则会激化矛盾,反而不利于中国。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