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韩载镇
博鳌亚洲论坛又称“亚洲达沃斯”,距今已成立21年。4月20日至22日,以“疫情与世界:共促全球发展,构建共同未来”为主题,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围绕疫情防治、世界经济、绿色复苏与可持续发展、数字经济、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亚洲区域合作与全球合作的新发展等议题展开讨论。这些议题针对疫情、碳中和等世界共同面临的新课题,同时也再次凸显了26个亚太国家相互沟通合作,通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RCEP)促进开放的重要性。中国曾多次在博鳌亚洲论坛提出推进开放的举措。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视频演讲,进一步提出中国将扩大鼓励外商投资范围、增设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全面实施RCEP等扩大开放举措,并表示“不论世界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中国改革开放的信心和意志都不会动摇”。
从1978年起,中国持续推进对外开放。据2018年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研究显示,韩国多数专家学者将中国的对外开放时期分为四个阶段,即1978年改革开放到1991年,被称为“开放初期阶段”;1992年南巡讲话到2000年,被称为“开放深化阶段”;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到2012年,被称为“制度性开放阶段”;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起,被称为“主动型经济外交战略阶段”。如果再增加第五个阶段,笔者认为从2020年开始,中国进入了“引导型经济产业战略阶段”。虽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经济面临下行风险,但这个时期中国线上创新产业不断发展,大幅升级了中国的内外部经济实力。
由于市场准入门槛等,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受到了西方国家褒贬不一的评价。不过,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系统地、持续地推进开放,笔者认为中国的这种执行力是值得高度肯定的。从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特区开始,中国通过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海关特别监管区等特殊经济功能区和国家级新区等,为中国区域经济与外商投资搭建平台,形成“点-线-面”的开放格局,不断推进对外开放。从经济数据上看,据WTO统计,2000年世界贸易进出口额中,各国及地区所占比重分别为欧盟33.1%、美国15.6%、德国8.0%、日本6.6%、东盟6.2%,而中国所占的比重仅为3.6%。然而,2020年世界贸易进出口额中,各国及地区所占比重则变为欧盟、中国、美国、东盟、德国等各占29.9%、13.2%、10.8%、7.5%和7.2%。作为单一国家,中国所占比重最高,完全超过了日本。另外,在吸收外资方面,据联合国贸易开发协会(UNCTAD)信息,1992年美国和中国在吸收外资占全球比重分别为11.7%和67%,2020年该比例则为15.7%和15.0%,中美吸收外资水平趋近。
中国加速对外开放无疑将为韩国带来新一轮机遇。目前中美摩擦、新冠肺炎疫情、俄乌冲突等背景下,全球供应链正在重构。未来,传统贸易和吸收外资政策将逐渐加快向数字化发展,世界将变得更加复杂。中韩两国真诚坦率、互利双赢的未来产业合作探讨似乎错过了“黄金时期”,这一点不免有些遗憾。
(作者系韩国现代经济研究院研究委员)
(翻译:高莲丹、李梦)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