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傍晚,美国总统拜登离开东京,结束了上任后的首次亚洲行。正式启动所谓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成为拜登此行的重要“成果”之一。
拜登访日期间,明明举行的是日美首脑会谈,充其量再加上一个所谓的美日印澳“四边机制”(QUAD)峰会。然而连日来,日本主流媒体的报道标题都少不了关键词——“中国”。“牵制中国”“抗衡中国”“遏制中国”等诸如此类的措辞充斥着头版头条。
原本有望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增长引擎的亚太地区,如今因个别国家拉帮结伙,被强行植入了一个所谓“印太”的概念。对此,日本资深媒体人木村知义提出一个疑问:到底是谁在“凭借实力单方面改变现状”?
作者 木村知义
(前NHK主播、自由撰稿人)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不禁扪心自问:“难道我是一个太过缺乏理解能力的人吗?”此刻浮现在我脑海中的词是“破绽百出”。
我指的是目睹与美国总统拜登访日相关的一系列“动向”和日本媒体报道之后的感受。
整整说了三天的“遏制中国”
拜登总统访日之前,日本某报纸在头版头条上打出了显眼的大字体标题——“日美、‘共同遏制’中国”。从拜登抵日头一天起,再到第二天与岸田文雄首相的日美首脑会谈、启动“印太经济框架”(IPEF)、召开日美印澳“四边机制”(QUAD)峰会。从早到晚,这也是“中国威胁”,那也是“中国威胁”,到访三天,所有讨论都围绕着如何遏制、围堵、排挤中国展开。
(左起)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内塞、美国总统拜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印度总理莫迪在日举行“四边机制”峰会
某媒体写道:“自阿富汗、伊拉克战争以来,这次是约时隔20年举行的战时日美首脑会谈。然而同样是‘战时’,日美的周边环境已发生了巨大变化。最大的不同是,中国成为了美国的威胁。”文中提到的“战时”毫无疑问是指俄乌局势。
此前我曾写过一篇题为《美国从乌克兰刮来一阵‘逆风’》的文章。似乎也有人把俄乌局势当成了可利用的“顺风”,着实令人困惑。那些人利用他人(译注:俄乌冲突的受害者)的“不幸”,兴“风”作浪,借题发挥,奔走相告:“来吧,遏制中国!围堵中国!排挤中国!”。我认为他们没有资格谈论人道主义。可是当这些现实横亘眼前时,就像开头所说,我忍不住怀疑自己是否太过无知,缺乏对事物的理解。
“凭借实力单方面改变现状的尝试”?!
那么,“破绽百出”说的是什么呢?新启动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让我想起了每次谈及中国的威胁时,如同“配套口号”般必提的(不允许)“凭借实力单方面改变现状的尝试”。
世界贸易组织(WTO)是推动贸易、经济自由化的框架组织。众所周知,中国于2001年加入WTO。自那以后,所谓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协调变复杂了。走上经济高速发展通道的中国站在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发表意见,美国再也无法随心所欲,任意妄为,因此心怀“焦躁”。WTO难以形成全体一致的意见,面临着功能运转不灵的局面。
于是美国奥巴马政府大张旗鼓地张罗起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企图制定将中国排除在外的自由贸易协定。但是奥巴马政府的继任者特朗普总统紧接着宣布退出TPP。而另一方面,东盟国家再加上日中韩、澳大利亚、新西兰参与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于今年正式生效。
5月23日,“印太经济框架”启动仪式现场(图源:东京广播公司)
如今,拜登总统如同屋上架屋般地新设了一个不明所以的“印太经济框架”。其意图倒是清晰明了:总之就是想把中国排除在外,搞一个“朋友圈”。美国的所作所为不正打脸了自己挂在嘴边的“凭借实力单方面改变现状的尝试”吗?其行为逻辑破绽百出。
据日本经济新闻(5月23日)报道称,IPEF包含数字贸易公平、供应链韧性及安全性、基础设施及绿色能源、税收及反腐败四大支柱。美国认为通过在印太构建这一框架,可在经济领域形成抗衡中国的有效机制。然而,这到底符合谁的利益呢?特别是关于生产供应链,比起思考“该怎么办”,更重要的是“该如何保持稳定性”。为更好发挥现有价值链的作用,思考如何与中国深化、发展合作关系,远比另起炉灶高效且更具建设性。我们应该回到经济学的常识上来。
《经济安保法》与社会“大氛围”的危险性
此次日美首脑会谈召开之前,日本国会刚通过了《经济安全保障推进法》(以下简称《经济安保法》)。该法包含四部分:强化确保半导体等重要物资稳定供应的生产供应链;加强关键基础设施(电力、铁路等14个领域)的审查,防范网络攻击;加强宇宙开发、量子学等相关技术领域的官民合作;不得公开与核能技术、高精尖武器等相关的重要技术专利。
日本国会众议院、参议院分别于4月、5月表决通过《经济安全保障推进法案》,《经济安保法》正式成立
国会出台该法声称是“为了保护日本的产业、技术、信息免受外国侵害”,然而其要旨是“为了与美国共进退,抗衡来自中国的威胁”。有专家指出,美国从2018年开始,为了在产业、经济等领域排挤中国而制定了相关法律。此次出台的《经济安保法》是以美国相关法律为基础,并将去年4月时任日本首相菅义伟和美国总统拜登发布的《日美联合声明》相关内容具体化了。
“美国相关法律”是指明确针对5家中国通信企业(华为、中兴通讯、海康威视、大华科技、海能达)的《国防授权法》第889章以及《外国投资风险审查现代化法》《出口管制条例》。国际市场上,美国已落后中国。这些法律是美国为千方百计排挤中国IT企业而制定的。坦率地说,日本是为了配合美国的相关动作,打着“经济安全保障”的幌子出台了新法。
根据《经济安保法》规定,具体限制什么、如何限制将取决于日本政府或内阁各省的行政命令。这种“暧昧”值得仔细玩味的同时,我们该注意到该法覆盖的范围不仅限于企业、产业社会,同时包括智库、研究人员等。这种默许的限制所衍生的根本性问题,在于日本追随美国,进而在社会层面酝酿出敌视中国的“大氛围”。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潜在的危险性。此外,日本千万别忘了,《经济安保法》不仅将造成排挤中国的结果,同时还将诱发日本产业社会的萎缩,进而导致本国国力衰退。这对于美国而言可谓是一箭双雕的“利好”。
拜登总统上任后的首次访日,自始至终都在说“遏制中国”“排挤中国”。他的到访给日本塞了一个沉重的课题。
一些国家正通过煽动针对中国的对抗的心理,分裂世界。对于活在当下的日本人而言,这真是一件幸事吗?日本正站在历史的重要分水岭上。
编译:吴文钦
(全文略有删减)
图片源自网络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