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社区是基层治理的关键一环,那么网格就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而网格员就是连通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毛细血管”,网格化治理的核心秉承着一切为了群众、依靠群众、深入群众的理念。社区网格员承载着了解民意、转达民情、解决民事等重任,近年来,南京沿江街道在日常工作中坚持把民心民愿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当成第一标准,将网格工作做细做实,让“小网格”在基层治理和服务中发挥着“大作用”。
“组团式”服务,管理“无死角”
网格化治理模式已由“单打独斗”向“合力抱团”转变,沿江街道充分整合资源数据,建立“1+6+N”网格构架,依托“360全要素平台”,实现“网格+警格”双网融合以及“三官一律”进网格,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探索创新治理路径,实现居民吹哨,网格报道、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格局。一方面警网联动,守住居民“钱袋子”。通过民警了解案例多、分析案情专业的优势,以案例形式拓展居民对电信诈骗的了解,进一步增强居民的安全意识;另一方面网格+综合执法,提升城市环境。网格员与综合执法大队联络员畅通联系渠道,借助综合执法大队力量,着力解决社区违规停车、门面房倚门出摊、流动摊贩等疑难杂症问题,有效解决居民诉求,提升社区城市治理能力,打造城市治理精细化服务。
“铁脚板”丈量,服务“零距离”
近日,社区网格员接到辖区居民的求助电话,15岁的孙子逃学并独自跨区来到爷爷奶奶家,得知此事后网格员第一时间上门了解具体情况并安抚诉求人焦虑不安的情绪,原来正处于叛逆期的小王同学(化名),由于沉迷电子游戏,加上学习压力大,萌生了厌学逃学、逃离自己家庭的想法,经过网格员一周电话沟通、上门走访等方式的不懈努力,孩子回到了父母家中。社区网格员依靠“铁脚板”力量,将服务由等服务向送上门转变。通过入户走访全面采集居民信息,摸清网格内困难家庭、党员、退伍军人等重点人群底数,及时、精准、全面、动态地掌握网格内的社情民意,收集反馈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充分拓宽群众表达利益需求的渠道和途径,使群众真正做到不出家门口,找到办事人。
“点对点”联系,治理“精细化”
“您好,我近期从外地回来,现在防疫政策是什么?”“60岁老年人健康体检开始了,您今年是否需要体验?”“35-64岁适龄妇女免费两癌筛查体检工作开始了,有需要的到社区来拿单子哦!”……网格工作面向的群体就是人民群众,网格员是落实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的主力军。沿江街道路西社区将7个居民小区,2个居民组划分为21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名网格员,画好责任田,在小区单元门设置网格公示牌,印制网格员名片,制作工作牌,在日常巡查走访、基础信息采集、矛盾纠纷化解、风险隐患排查等工作中亮出身份,做到实情全面掌握、民情及时反馈、困难迅速解决、矛盾有效化解。
网格虽小,却是基层治理最敏感的“神经末梢”,家门口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更是居民群众对社区服务满意度的“晴雨表”,下一步,在全要素网格化社会治理的新模式下,南京沿江街道继续将民生服务、大走访、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安全隐患排查等各项工作与网格深度融合,让“小网格”承载“大服务”、彰显“大作为”、托起“大民生”。(胡文静)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