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观察

世界运河城市论坛|2022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全记录

发布时间:2022-06-29 09:55:42 推广来源: 大运河传播

2022世界运河城市论坛于6月27日上午在江苏扬州运河大剧院歌剧厅举行。这是该论坛升格为国家层面机制性论坛后首次举办,是展现江苏高水平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抓手。

入口处,安保工作人员正在紧张有序地工作中。

初夏绿意浓,风物正宜人。中国运河原点城市扬州一一也是著名的世界运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2022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在美丽的明月湖畔——运河大剧院歌剧厅隆重开幕。

自2007年以来已连续举办14届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各届的主题分别为:

喜迎盛会。司新利 摄

非遗展示。司新利 摄

扬州美食展示。司新利 张莉 摄

2022世界运河城市论坛由文化和旅游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江苏省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扬州市人民政府承办;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CNCPEC)、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协办。本次论坛的举办得到了中央外办、外交部、国家发改委、文化和旅游部等中央和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

第15届世界运河城市论坛的主题是“运河城市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是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升格为国家层面机制性论坛后的首次举办。本次论坛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嘉宾步入会场。庄文斌 摄

论坛即将开始。庄文斌 摄

2022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开幕式由中共江苏省委副书记、江苏省人民政府省长许昆林先生主持。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贵宾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吴政隆,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张旭,外交部部长助理徐飞洪,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白雅婷,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故宫学院院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潘家华。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论坛举办表示祝贺,对现场嘉宾表示欢迎。

运河传承民族优秀历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运河文化,促成了不同地区文明交流,共同构成了世界运河文化圣地。中国大运河是文明史上开凿最早、使用最久的运河,体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保护大运河,要统筹好、传承好。

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吴政隆先生致辞。他代表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

巴拿马运河事务部长、运河董事会董事长阿里斯蒂德斯·罗约先生发表视频致辞。

巴拿马运河全长仅80公里,是世界运河和海峡航道中长度最短的一支。我们期盼着,与其他运河和海峡管理方的交流将为巴拿马运河——这条沟通两大洋的海运航线——的未来提供有益经验。在这场由中国主办的有意义的论坛上,我们获得的知识与沟通将有助于我们与世界各国建立友谊和纽带,有助于对全人类都有价值的海上贸易的发展。

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名誉主席、美国前商务部长卡洛斯·古铁雷斯先生发表视频致辞。

大会现场。司新利 摄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张旭先生致辞。

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重要历史见证。大运河等历史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是我们的共同责任。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习近平主席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为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创造有利条件。

近年来,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会同相关部门,扎实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推动中国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编制实施《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等重要规划,创新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新颜、重现活力,成为沿岸人民的幸福河、致富河。

江苏省、扬州市等大运河沿岸省市发挥区位优势,高标准建设运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举办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推出“运河百景”等文旅产品,为世界运河保护、运河城市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致辞。

大运河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厚重文化,要统筹好、协调好、保护好国家文化遗产,积极推进国家文化传承保护。大运河文化带、旅游带、生态带正在焕发活力。

土库曼斯坦驻华大使巴拉哈特•杜尔德耶夫先生发表视频致辞。

在土库曼斯坦,我们也有大运河---我们称之为卡拉库姆河,它连接着沿线的城市和其他定居点,为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新途径。作为运河城市,我们都深知河流和大自然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WCCO作为一个重要的平台,向我们展示了世界各地运河城市历史与文化,促使人们关注运河城市的重要性。世界运河城市论坛还为世界各地运河城市之间开展务实合作、交流、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载体,促进了运河城市间的共同发展与繁荣。

埃及驻华大使穆罕默德•巴德里先生发表视频致辞。

运河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增进了国家间的贸易与合作。事实上,埃及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在运河建设和发展的历史中,处于人类历史经验的核心。值此2022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开幕之际,我愿呼吁所有成员和与会各方加强运河城市之间的交流,分享经验和知识,提高合作水平,促进繁荣和福祉。

作为联合国负责推进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机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积极支持中国实施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2021年,UNDP与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合作建构了全球首个运河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完成了《运河城市实施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扬州可持续发展报告(2021)》,将向全球推广和应用。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白雅婷女士进行现场发布并给扬州市授牌。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白雅婷上台致辞,并向扬州市委书记张宝娟授牌,授予扬州市“运河城市实施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样板城市”。

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主席、中共扬州市委书记张宝娟做《扬州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报告。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有1088条运河,沿线座落着4000多座城市,占全球城市的近30%,推进运河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作用。扬州与大运河同生共长,是中国大运河联合申遗和遗产保护的牵头城市,在推进可持续发展上具有独特的比较优势和示范意义。

大运河是一条生生不息的文化之河,运河城市可持续发展,首要是文化的赓续传承。我们深入开展运河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活态传承与科学利用,建设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发展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向世界讲述大运河的中国故事。

大运河是一条活力充沛的发展之河,运河城市可持续发展,核心是经济的接续繁荣。我们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创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

大运河是一条美美与共的生态之河,运河城市可持续发展,前提是自然生态的永续利用。我们统筹推进长江大保护和江淮生态大走廊、南水北调清水廊道建设,创成国家生态市、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数字云平台上线发布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数字云平台建设是国家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公园建设的重点项目,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力推动,于去年底完成了平台建设和试运营,今天正式上线发布。

现在举行论坛启动仪式。杨洁篪、吴政隆、许昆林、白雅婷、张旭、徐飞洪、欧晓理上台共同启动论坛开幕。

接下来是论坛的第二环节——主旨演讲和案例分享。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爱军主持。

第一位演讲嘉宾是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故宫学院院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先生。

单霁翔先生是我国文化遗产界的领军人物之一,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方面不仅有着深厚的理论造诣,而且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中国大运河申遗作出了重要贡献。单霁翔院长演讲,他对大运河申遗的工作、历史进行了回顾,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意见。

主旨演讲现场。庄文斌 摄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工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潘家华先生演讲。

潘院士主要从事可持续城市化、能源与气候政策、生态文明新范式经济学等领域研究,担任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副会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UN可持续发展报告(GSDR2023)独立专家等,发表论文(中英文)350余篇(章),出版学术(中英文)专著20余部,在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成就斐然。

他提出,扬州作为一座“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因水而美”的国家重要历史文化名城,在大运河沿线35座城市中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与价值,以扬州为例开展运河城市SDGs评估,可以为SDGs本地化积累实践经验。

下一个演讲嘉宾是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外籍专家拉斐尔·泽尔贝托先生。

拉斐尔·泽尔贝托先生是巴西青年学者,国际世界语协会终身会员,中国外文局世界语网络部语言顾问,曾参与重点图书《中国关键词一一十九大篇》等图书审读工作,参与“国际青年中国行”活动时是向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参与者之一。他演讲的题目是:大运河:连接人民,促进共同的未来。

他提出,大运河连接南北,弘扬中国开放包容的精神,激励我们建设由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正面临一场经济、文化、环境、政治和社会层面的国际危机,这场危机因这一流行病而恶化。我们这个时代最紧迫的问题是全球性的,需要所有国家共同努力妥善解决。各国应该建立联系,深化文化交流,实现共同繁荣,而不是自我孤立、单方面制裁和排他。

下面,请国内外4位运河城市代表为我们分享运河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成功经验。

首先,请荷兰布雷达市市长保罗•德普拉先生视频发言。

保罗•德普拉:目前,我们与扬州和常州在水领域进行合作,重点在于资产管理、海绵城市(公园内气候适应城市、断层连接研究和数据分析)。Brabantse Delta 水管理局、江苏省以及荷兰和中国公司也参与了该项目。

我想跟大家分享我们如何保护并可持续地强化布雷达的文化遗产。

布雷达正在努力强化其城市运河,尤其是运河和马克河。

我们鼓励企业家和游客对我们美丽的水道多加利用。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吸引了更多的人,让他们在气候变化导致的变暖期享受凉爽。我们还利用水资源使城市发展更具吸引力。

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故宫学院院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接受记者采访。

浙江省杭州市副市长丁狄刚先生发言。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宏伟的四大古代工程之一。杭州作为京杭大运河的南起点城市,运河文化已经根深蒂固、深入人心,可以说大运河承载着杭州的城市精神与品格,是杭州的一张“金名片”。

大运河申遗成功后,杭州继续创新体制机制、保护文化遗产、改善运河水质、提升生态环境、丰富运河旅游,取得了显著成效,打造了大运河遗产保护的杭州模式,可以归纳为“六个一”,即一个保护机构、一部地方法规、一项专项规划、一组研究中心、一批精准举措和一张宏伟蓝图。

沧州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和春军先生发言。

沧州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沧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遵照习近平总书记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的重要指示,2022年,沧州市委、市政府共推进实施18个重点项目,总投资225亿元,充分挖掘历史资源和非遗元素,全力打造富有文化特色、彰显狮城魅力的大运河文化保护带、运河生态景观带、全域文化旅游带和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带。

非遗文化的利用和发展,保护传承是根本。

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激发非遗文化创新活力。

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执行副主席、江苏省扬州市政协主席陈扬先生发言。

扬州持续放大“世界运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品牌效应,努力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一是坚持保护第一、活化利用,致力打造文化昌盛的运河之城。

二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致力打造美美与共的运河之城。

三是坚持交流互鉴、合作共赢,致力打造开放融通的运河之城。

四是坚持创新发展、转型升级,致力打造繁荣富强的运河之城。

五是坚持以人为本、惠及民众,致力打造生活幸福的运河之城。

本次世界运河城市论坛以运河城市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契合世界运河城市的共同愿景。在今天的论坛上,与会领导和嘉宾围绕主题发表了精彩的讲话和演讲,交流了国内外运河城市的成功经验和案例,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意见和建议,为我们更好建设运河城市、打造美丽家园提供了有益启示和宝贵借鉴,论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在,协商通过《世界运河城市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扬州倡议》。

鼓掌通过《世界运河城市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扬州倡议》。

运河是人类文明缔造的奇迹,也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运河遗产,推动可持续发展,是世界运河城市肩负的神圣使命。让我们携起手来,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运河城市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不断开创世界运河城市发展新的辉煌!

(王晖军 肖东 于彬彬 束亮 凌鹏 陆康洁 朱桂艳 徐蓉 张莉 / 摄影 庄文斌 董辉 司新利)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