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日本媒体人:中国给北约带来的所谓“系统性挑战”究竟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7-12 18:49:14 来源: 人民中国

木村知义

前NHK主播、自由撰稿人

6月底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以下简称“北约”)首脑峰会上,几个“域外国家”成了国际舆论关注的热点。首先是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作为亚太国家与会,引发了北约“亚太化”的猜想。其次是此次峰会上出台的所谓新“战略文件”中,北约妄称中国对其构成了“系统性挑战”,进一步制造国际社会的对立与分裂。

针对北约峰会的消极举动,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赵立坚6月30日回应称:“北约才是世界安全稳定的‘系统性挑战’。”

近日,日本资深媒体人木村知义通过我刊撰文指出,所谓的“系统性挑战”,其实质是两种新旧“国际秩序”的碰撞。

有句俗话叫作“ルビコンを渡る(渡过卢比孔河)”,形容破釜沉舟,做出重大决策的意思。居然得用这句俗语去形容某些“保守性”(译注:日语为“退嬰的”)“动向”,这实在让我无话可说。我指的是6月底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的北约成员国首脑峰会,以及岸田文雄作为日本首相首次与会的相关言论。我很担忧世界以及日中关系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冷战后的世界迎来新局面

此次“首脑峰会”在指导北约今后10年防卫与安全的新“战略概念文件”中首次提及中国,称中国对北约构成了“系统性挑战”。文件声称“中国采取的具有野心、高压的政策对我们的安全、利益、价值观构成了挑战”,“试图颠覆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此处提到的“我们”耐人寻味,暂且按下不表。

北约组织成立于1949年,其条约规定所有成员国集体安全保障区域为“欧洲及北美地区”。创建70余年以来,北约首次提到了域外国家中国。正如一些媒体所述,“此次峰会昭示着冷战后的国际秩序已迎来新局面,让人印象深刻”(日本时事通信社6月30日),我们从中看到了某种“重大性”。而此次与美国总统拜登共同发挥了先导性作用的是来自北约域外国家日本的岸田文雄首相。这可谓事态严重。

日本现任首相岸田文雄

峰会上,岸田首相力陈“明天的东亚地区有可能会成为第二个乌克兰”,“欧洲与印太地区的安全防务密不可分”,在拉拢北约介入亚太地区方面,发挥了主导性作用。拜登总统在峰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俄罗斯是欧洲最直接的威胁,而中国正在挑战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为了应对这双重挑战,我们集结了同盟国。”他同时谈道:“世界已经变了。北约也在变。”

日本紧密跟随,重返美国主导的世界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4月26日出席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的听证会。关于乌克兰危机,布林肯称赞“日本表现出色”的同时,曾透露日本将参加6月下旬召开的北约峰会。当时离峰会召开还有两个月。针对中国的种种行动,美国负责主导和拍板,而日本紧随其后。

另外,目睹拜登总统在新闻发布会上的发言后,我想起了2020年初,为总统选举而战的拜登先生在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的《外交事务》上发表的言论。他主张“要重现美国主导的世界”,“重建崩塌的美国名声以及对美国领导力的信任。为迅速应对新课题,必须组织动员起美国及各同盟国”。解读当下西方世界各种动向的关键,正凝缩在了这一主张里。

6月30日,美国总统拜登在马德里召开的北约峰会的新闻发布会上向媒体发表讲话。(法新社)

前面提到,“我们”一词耐人寻味。“我们”拥有着共同的“价值观”和“利益”,想方设法重现“已崩塌的”基于美国单极霸权的国际秩序。某种意义上而言,“我们”对中国“试图颠覆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危机感道出了现象的本质。“我们”通过以冷战的“产物”北约为依托,将其覆盖面扩大到亚太地区,即实现北约组织的“全球化”,来对抗中国致力于构建新世界的理念和构想以及相关政策,千方百计“围堵”中国。日本如今站在了急先锋的位置上,让人忧心不已。

中国与孕育新世界的胎动

不过,此次北约峰会再次给了世人一个思考中国所思所想,世界将往何处去的契机。择要言之如下。

首先,作为一个重要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了未来世界的形态。可现实之中,国与国之间跳不出“国家”的框架,利害对立与冲突不断。所有人即便憧憬“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通常会认为那不会是一片坦途。那么应该走怎样的道路让理念照入现实?换言之,为了攀上巅峰,我们要准备好多元多样的“登山口”和“登山道”。

大有覆盖全球之势的“一带一路”倡议自不必说。去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11月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他提出了要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并指出全球发展倡议是“向全世界开放的公共产品”,并面向国际社会强调“愿同各方携手合作,努力不让任何一个国家掉队”。今年4月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习主席提出了“全球安全倡议”,同时深化和扩大与金砖成员国的合作,相继提出相关愿景与政策,并加速具体落实。

6月24日、27日,阿根廷、伊朗分别正式宣布申请加入金砖国家

早在北约峰会召开之前,习主席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上呼吁:“国际社会要摒弃零和博弈,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树立休戚相关、安危与共的共同体意识。”

如此看来,北约峰会各种“动向”的背后,一种历史性纠葛清晰可见,即基于否定多元化思想、多样化国家形态,给世界带来敌对、撕裂的“旧有思维”的“国际秩序”与孕育新未来“国际秩序”的胎动之间的碰撞。

新时代需要怎样的思考

美欧、日本将中国定位为最大的“竞争”对手。我曾了解到, “竞争”(competition)在拉丁文中的原意是“共同努力”。时代正要求我们对“竞争”进行重新定义。爱因斯坦曾说过:“我们不能用提出问题的思维去解决问题。”世界需要新秩序。我们该把作为新秩序引擎的中国说成是“系统性挑战”吗?

文章开头处我使用了“保守性(日语为‘退嬰的’)”一词评价北约的动向。根据日语辞典的解释,“退嬰的”形容“止步不前,不愿致力于钻研新事物的状态”。“此次峰会昭示冷战后的国际秩序已迎来新局面,让人印象深刻。”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变得越来越重要。这迫切要求我们不为某些媒体以及一时潮流所惑,做出深刻思考。

(编译:吴文钦)

(图片源自网络)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