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市场粮价上涨,正引发新的全球贫困危机。
根据粮农组织(FAO)发布的《2022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2021年世界饥饿人口数量再次增加,2021年饥饿人口达到8.28亿,与疫情前的 2019年相比,增加了1.5 亿。
粮农组织最新公布的食品价格指数(FPI),该指数在今年3月达到历史新高。
7月18日,联合国在纽约总部举行以“立刻采取共同行动:协调全球粮食应对危机”为主题的高级特别会议。第76届联大主席沙希德表示,世界银行发出警告,俄乌冲突今年恐再致9500万人陷入极端贫困,5000万人遭受严重饥饿。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表示,全世界今年面临发生多场饥荒的风险,而明年的情况可能更糟糕。
东南亚国家粮价也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等国政府都在积极着手应对危机。《中国东盟报道》记者专访了粮农组织亚太地区食品安全和营养高级官员斯里达•达玛普里(Sridhar Dharmapuri),请他谈谈粮食问题的影响和应对。
粮农组织亚太地区食品安全和营养高级官员斯里达•达玛普里(Sridhar Dharmapuri)
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FPI)自3月以来连续下降,但6月的价格指数仍比上年同期高23.1%。上涨的国际粮价对东南亚粮食市场会产生什么影响?是否会使贫困问题更加严重?
达玛普里:由于新冠疫情蔓延和粮食价格上涨的冲击,贫困人口正在增加。目前FPI的下跌只是暂时的。事实上,食品价格在过去两年中一直稳步上涨,FPI也在今年3月达到了最高水平。较高的食品价格会使得家庭将收入的大部分花在食物购买上。在一些国家,较贫困家庭的食品消费已经超过了40%。这导致在教育和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下降,生活质量降低,贫困程度加深,对于弱势群体而言,影响尤甚。
为保护弱势群体免受食品通胀的伤害,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达玛普里:为了保护较弱势群体,各国政府应该把“社会安全网”织得更大一些。可以通过现金补贴或直接福利转移(注:将现金补贴直接转移到受益人账户,而不是提供给政府部门)来实现,也可以通过一些具体措施,如通过支持学校供餐计划来让更多的人吃得起、吃得好。社会保障措施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间成效显著,应继续实施下去。此外,改善食品安全,减少粮食的损失和浪费也能够增加粮食供应,有助于稳定价格。
为应对国内的食品价格上涨,一些国家选择限制本国的粮食出口,您如何看?这项政策会产生什么后果?
达玛普里:一些国家政府试图通过实施出口限制来保护本国消费者,但此举会推高国际市场的粮食价格,使得粮食赤字国家和弱势群体面临更深的困境。此外,当各国限制出口时,它们自己的生产商和加工商就错过了赚钱的机会,这反过来又会对该国的外汇收益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粮农组织强烈敦促各国避免采取这种临时政策,不要施加贸易限制,实施这些措施的收益并不会长久。
东南亚是受到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较大的区域。有研究显示,东南亚一些国家已经出现了气温上升、极端天气频发的情况。气候变化对东南亚粮食生产的危害有多大?
达玛普里:是的,东南亚地区的粮食生产和生产率都受到了严重影响。我们两周前发布的报告《2022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显示,在东南亚,有近4300万人营养不良。在东南亚,健康的膳食成本为平均每人每天4美元以上,但53%的人口或将近3.5亿人无力支付这一成本。
如果连人类最基本的需求都得不到充分满足,经济生产力和中长期的增长也必将受到严重影响。这就是为什么必须按照世界各国领导人在 2021 年 9 月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上达成的共识,重塑我们的粮食系统。农业粮食系统必须变得高效、包容、有弹性和可持续,并且不让任何人掉队。
采访:袁亚楠
编译:黄江勤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