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家祺
7月26日,“东方吉金——中韩日古代青铜器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展出中韩日三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的青铜器类精品文物约50件(组),充分呈现了三国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与科技、艺术成就。展览将持续至9月25日。
博大精深的东方青铜文明
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北1展厅,古代青铜文化的大幕徐徐拉开,一件件形态、功能各异的青铜器诉说着中韩日三国内涵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交流互鉴的悠久历史。
此次“东方吉金——中韩日古代青铜器展”共分为“中国古代青铜文化”“韩国古代青铜文化”和“日本古代青铜文化”三个单元。
中国古代青铜文化以青铜礼器的使用为特色,礼器、乐器、工具、兵器、车马器等类别齐全,内涵丰富,不仅是维护社会秩序和政治格局的重要符号,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该单元主要展示了安徽寿县蔡侯墓出土的几组代表性的青铜器。安徽寿县蔡侯墓是中国考古学取得的重大发现之一,此次展览将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的蔡侯墓青铜器进行较为全面的集中展示,其中的蔡侯鼎、方壶、编钟等作为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典型代表,为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文化、礼仪、外交提供了宝贵资料。
蔡侯青铜鼎(中国),蔡昭侯时期(公元前518年—前491年)
蔡侯青铜方壶(中国),蔡昭侯时期
“韩国古代青铜文化”单元主要展示韩国青铜文化的诞生和发展演进轨迹,重点展品包括漆鞘青铜剑、高丽时代的梵钟、高丽时代最大的青铜悬香炉等。
韩国的青铜文化开始于公元前15世纪左右。公元前4世纪左右,韩国的青铜文化达到了顶峰。韩国古代青铜文化以剑、镜、铃为特色,象征政权和祭祀权的统一。在佛教信仰广为流行的高丽时代,香炉、净瓶等各种供养用具也多以青铜制造。这一时期,匠人们制造青铜工艺品时灵活运用银入丝技术,表现出高丽文化本身的独创性。
青铜悬香炉(韩国),高丽时代(公元918年—1392年)
日本古代青铜文化以兵器、佩饰、乐器等为代表,广泛涉及礼仪、生活、信仰等各个领域,重点展品有青铜铎、鼍龙镜等。
在日本列岛,以青铜器为代表的金属器的使用始于弥生时代。公元6世纪中叶,佛教传入以后,以天皇为首的日本贵族及地方豪族开始大规模兴建寺院,此时铜不仅用于制作建筑构件,也被用于制作佛像及佛教器具。
旋涡形青铜器(日本),古坟时代中期(公元4世纪)
在交流互鉴中演变发展
本次展览展出的三国青铜器,既具有一脉相承的共性,又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与本土文化相融合,呈现出各自特殊的面貌。例如三国均有出土的青铜镜、青铜剑等,形态上具备大量相似甚至共同特征的同时,又于纹饰等细节处体现出当地特色,在功能上也发生了演变。
青铜剑(中国),蔡昭侯时期(公元前518年—公元前491年)
漆鞘青铜剑(韩国),原三国时代(公元前1世纪—公元3世纪)
平型青铜剑(日本),弥生时代后期(公元1—3世纪)。矛、剑、戈都是起源于中国大陆及朝鲜半岛地区的青铜兵器。弥生时代后期,它们逐渐丧失了兵器功能,开始被用作祭祀器具。随着用途变化,这些武器形青铜器逐渐变大变薄,也不再将刃部打磨锋利
在与中国、朝鲜半岛的交流中,古代日本青铜器经过自主选择取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历程。从弥生时代中后期到古坟时代前期,中国青铜镜大量输入日本列岛,兴起了仿制浪潮。本次展览中展出的鼍(tuó)龙镜,就是参照中国环状乳丁神兽镜的纹样制成的。同时,从中式铜镜图像中继承而来、用于分割内外区域的环形里,原本存在于中式铜镜上的吉祥词句消失,改以半圆方格带状纹饰填充。虽然原本的图像逐渐解构,但取代它的纹样在设计、制作方面都十分精致、巧作频出,是该时期日本铜镜的一大特征。
鼍龙镜(日本),古坟时代中期(公元4世纪)
发展过程中,受当地人的宗教信仰、祭祀礼仪等需求及审美偏好影响,青铜器的功能也发生着本土化演变。“日本古代青铜文化”单元展示的青铜铎便体现出这一趋势。日本铜铎的祖源可以追溯到朝鲜半岛的小铜铎,日本列岛上最早出现的铜铎承担着乐器的功能。但是,在弥生时代后期,人们越发重视其外观形象,铜铎逐渐向更大型化、更华丽的方向转变。此件兼具乐器、祭器功能的铜铎展现了其在功能变化过程中的过渡状态。
青铜铎(日本),弥生时代中期(公元前2—前1世纪)
走进“韩国古代青铜文化”单元,一座巨大的青铜钟吸引观众纷纷驻足。它是迄今发现的韩国历史上最早的高丽时代梵钟。该钟由器身、龙钮和音简组成。器身的铭文上用汉字记载着“统和二十八年 圣居山天兴寺”的字样,“统和”为中国辽朝年号,体现出中国和韩国之间的青铜文化交流。
青铜钟(韩国),高丽时代(公元918年—1392年)
喇叭形青铜器(韩国),青铜时代(公元前15世纪—公元前3世纪)。中国沈阳郑家洼子遗址曾出土与之相似的文物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本次展览的策展人翟胜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22年是中韩建交30周年和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在三国关系发展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值此中国国家博物馆创建110周年之际,中国国家博物馆、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联合举办本次展览,希望通过挖掘和展示三国共同的文化记忆,推动三国民心相通、文化相融、价值共享。
据悉,展览将综合利用新媒体技术,以丰富的文字、图片、音视频、在线展示等形式,通过国博融媒体矩阵多渠道,持续推送“云看展”精彩内容。
(摄影:付兆楠、李家祺、高原,部分图片由国博提供)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