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纪实在线

“喜迎十九大、携手为老幸福夕阳”文艺演出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7-09-27 15:29:55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记者 翁晓勤 刘芳)9月26日下午,由北京市西城区老龄工作委员会、北京市西城区民政局主办,中共北京市西城区委宣传部、北京市西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西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8个协办单位举办的“红墙下 砥砺奋进的民生守望者”主题系列之“喜迎十九大、携手为老幸福夕阳”文艺演出在西城区文化中心成功开展。

演出现场

全区各相关老龄委成员单位、各街道负责人观摩了活动盛况,西城区副区长、老龄委主任郁治同志发出了热烈的致辞,区民政局张中喜局长宣读了2017年“孝星”表彰决定,受到全国、市、区表彰的代表依次上台领奖,市民政局李万钧局长、市老龄办王小娥主任应邀参加了会议。各单位、各街道、军休系统、各社会组织推荐的精彩节目相继展示,展现了老年人丰富多彩的幸福生活,全区为老服务的新成果和老年人各得其所、自我绽放的新境界。

演出现场

近年来,西城区针对土地资源极度短缺的特点,通过新建、改扩建、腾退利用、辖区社会单位开放自用场所、租赁等多种方式,建设了一批养老基础设施。2014年至今,先后新、改、扩建28个养老照料中心(20家建成投入运营,8家正在建设)。2017年,全区增建26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22家已完成选址工作)。全区养老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仅从机构养老床位数看,截至2016年底,全区共有养老床位3735张,比2012年增加1709张,增长84.4%。

演出现场

养老照料中心综合考虑经济状况、生理心理、家庭结构、社会优待、社会身份等因素,对于其中面临多重复合型困难老年人,依综合困难程度划分政府保障优先顺序,将老年人划分为四类人群:托底保障群体、困境保障群体、重点保障群体、一般保障群体。

充分发挥医联体的作用,特别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作用,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同时,促进养老机构的“医养一体化”。通过医疗机构在养老院内设医疗点、单独设立医疗室或与临近的医疗机构或社区卫生中心合作的方式,确保老年人在养老机构能享受到及时高效、就近便捷的医疗服务,有效地解决老年人看病就医的后顾之忧。

建设“零距离”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信息平台,为80周岁以上高龄、空巢、孤寡老人配备呼叫器,开设电子围栏,设置警戒范围,提供防走失、安全风险预警等保障服务。为2.9万户纯老年人家庭安装烟感器、燃气泄露报警器,提供免费检查、更换软管等服务。加强公共设施、家庭养老助残设施改造,方便老人及残疾人居家生活和便捷出行;加强老年人防火、防盗、防诈骗等安全宣传教育。

建成养老餐桌510个、社区老年餐桌就餐点317个,促进驻区中央机关和社会单位内部食堂向社区老年人开放,形成政府为主导,街道自筹自建、辖区单位支持、社会组织参与、餐饮行业引领、社区设立送餐点等多种形式并存的老年就餐服务模式,满足老人居家养老的生活需求。

重视老年人学习生活,开放各类文化站、数字影院、图书馆;把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加强老年大学的建设,开设国画、书法、电脑、瑜伽等教学班,满足居家养老老年人的文化需求;重视老年人文化活动积极开展老年人体育活动,全区建成各种老年人活动站点400余个,注册建立各类文化体育健身队伍1115支

注册成立“西城区银龄精神关爱服务中心”,建设街道老年心理关爱服务站,开通心理咨询热线,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电话咨询、上门面询、入户关怀等服务;建立区、街、居三级老年维权工作网络,注册成立“西城区律苑老年维权服务中心”,依托司法局、残联、妇联、民族宗教等部门建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各社区有法律援助联络点,形成了覆盖全区的法律援助工作网络。

    同时,随着养老服务业参与主体的日益增多,依照《北京市养老助残服务单位管理办法(试行)》和《北京市西城区失能老年人居家照护服务单位管理办法》等,加强对各类服务商及登记服务商队伍的监督管理,明确准入、管理、监督、退出、奖惩等内容,加强职业自律和行业监管,建立与工商系统的服务监督联动机制,提高行业诚信自律水平。同时,全面构建西城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标准体系,以标准化的服务促进区域养老服务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