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资讯

韩企在华30年,继续看好中国市场

发布时间:2022-08-17 16:24:02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文/田潇 图/大韩贸易振兴公社提供

2022年7月29日,中国商务部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1至6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233.1亿元人民币,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7.4%,折合1123.5亿美元,增长21.8%。从来源地看,韩国实际对华投资增长37.2%,呈稳定增长。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西方媒体热衷渲染外资企业正在撤离中国。近日,韩文《中国》记者对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KOTRA)大中华区总部洪彰杓总代表进行了专访。洪彰杓指出,“2001年~2008年,韩国在华新设外资法人年均数量为1000~2000家。金融危机爆发后,进军中国市场的韩企数量呈减少趋势。过去的韩国对华以单纯代工投资为主,如今已转换为以半导体、显示器等尖端制造业,以及钢铁、石油化学等重型、大型产业为主,投资规模也变得更大。”

洪彰杓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大中华区总部总代表

中韩经贸飞速发展的30年

“我与中国的缘分始于大学时期,大学时专业为汉语,辅修国际贸易,自然而然地开始关注中国,梦想着有一天能在中韩经贸交流中发挥作用。”洪彰杓说。洪彰杓从2021年2月1日开始担任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大中华区总部总代表,这是继2002和2014年之后,第三次在北京履职。洪彰杓表示,“今年是中韩建交30周年,是意义深远的一年。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希望以此为机会,进一步巩固两国经济合作深度、扩大合作范围。”

1992年中韩正式建交前,双方已开始间接和直接贸易。“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为扩大中韩两国的经贸交流与合作做出了不少贡献。”洪彰杓说。

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成立于1962年,是为国际贸易、投资提供支持的韩国政府机构。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正式帮助韩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是在1984年开始的“中韩钢琴项目”中。据洪彰杓介绍,当时黑龙江省开发贸易总公司计划成立钢琴合资工厂,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帮助韩国一家乐器公司与之建立联系,两家公司在1988年签订协议并建立工厂,经过几十年发展,这家企业已成为韩国代表性乐器制造企业。1991年1月,大韩贸易振兴公社在北京开设了第一家贸易馆,开启了两国经济合作的新篇章,为中韩建交奠定了基础。目前大韩贸易振兴公社在中国设有21个贸易馆。这些贸易馆是扩大中韩企业合作的平台,一直以来,通过与当地政府紧密合作,拓展中韩两国企业间的贸易投资交流。

建交30年来,中韩贸易实现跨越式发展,2021年双边贸易额突破3600亿美元,是建交当年的72倍。洪彰杓介绍,目前韩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布局从中国沿海地区逐渐扩展到中国中西部地区,投资规模不断增大,并通过在中国设立研发基地、开展服务和技术贸易等更深层次的合作模式,开拓中国市场。

2022年6月30日,为迎接两国建交30周年及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创立60周年,大韩贸易振兴公社承办的“2022中韩经贸合作论坛”在北京举行,约400位来自中韩两国政府机构和企业界的人士参加,共同回顾了30年来中韩经贸合作的成绩,探讨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供应链重塑、碳中和下的“危”与“机”、RCEP运用方案等热点话题,为进一步促进中韩两国在产业、经贸、投资等全方位领域的深化合作建言献策。

中韩新兴产业合作潜力巨大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是拥有多种消费群体的‘朝阳’市场。”洪彰杓表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断扩大,对消费增长产生明显拉动作用,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从投资、出口转向消费,消费是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洪彰杓表示,中国的消费升级为韩国企业带来了更多机遇。韩国企业也在加紧布局中国中西部地区,成本低、物流畅通、人才多、政策足成为他们在中西部投资兴业的重要因素。

另外,随着中国网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智能手机普及率提升,中国网民用户规模持续增长,数字营销行业发展迅速,市场潜力持续释放,服务业蓬勃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方兴未艾。经过20多年的快节奏发展,中国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数字经济领域技术创新活跃、规模增速较快、辐射范围最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贡献也为人所见。“这也为韩国企业创造了机会,特别是消费品企业,如果在阿里巴巴、微信、百度等多种中国数字平台上结合O2O、电商直播等中国消费者喜欢的最新营销模式,就可以更有效地进入中国市场,抓住中国电商发展的新机遇。”洪彰杓说。

“两国不仅在消费品领域,在人工智能、尖端设备、新材料、生物医学、新能源、绿色出行等被视为未来产业的领域也有很多合作的潜力。今后,韩国企业对中国的投资将以尖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行业的投资为主,同时,以ICT为中心,面向引领第四次产业革命时代的中国消费市场,推动有效投资。”洪彰杓表示。

由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韩国首尔产业振兴院(SBA)、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共同主办的2018中韩绿色环保产业经贸合作洽谈会上,中韩企业正在进行1对1洽谈。图/高莲丹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助力中韩经贸关系迈上新台阶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开放发展的软实力,对企业生存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洪彰杓深有感触地表示,“中国一直在放宽市场准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水平”。

近年来,中国海关综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口岸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洪彰杓说:“过去,通关时间长,执法不统一等原因,遇到了很多困难。通关一体化改革实施以来,一次申报、分步处置,大幅缩短了进出口时间。进军中国的韩企也因此获益良多。”据中国贸促会编写的《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外资营商环境调研报告》显示,外资企业看好中国发展前景和市场空间,对中国营商环境和宏观经济政策总体评价良好。

今年初,《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实施,为两国进一步深化经贸合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洪彰杓解释道,“RCEP和中韩自由贸易协定削减的关税目录不完全重叠。降低关税的目录哪个低,可以选择哪个标准。例如,韩国红参产品在出口中国时,不享受中韩FTA的关税优惠,但在RCEP中被列入关税减让对象,享受了关税下调优惠”。

除了关税减让,RCEP在货物贸易领域的一大亮点是原产地累积规则,RCEP成员国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其他成员国的原产材料,区域价值成分不低于40%即可获得原产地资格。汽车零配件涉及面广、产业链长,韩国向中国出口的汽车零配件在韩国的区域价值成分只有40%多,无法满足中韩自贸协定50%的标准要求。但RCEP的原产地标准更宽松,区域价值成分只要达到40%即可,利用RCEP政策,韩国出口零配件就可以在中国海关通关时享受关税减让。

另外,便利化原产地证书申请政策为企业享受RCEP政策红利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通道,有望为增加中韩两国之间的中间材料的进出口及完善产业链创造更有利的环境。

“为中韩企业充分了解中韩FTA、RCEP等优惠政策,享受更多红利,大韩振兴贸易公社举办过很多研讨会。未来,中韩经贸合作将变得更为紧密。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将更加积极地发挥韩中经济合作的桥梁作用,尽最大努力在产业、通商、投资领域取得实质性的合作成果。”洪彰杓表示。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