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从山水林田湖草的“命运共同体”初具规模到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生产生活,再到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实现良性互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推向新高度,“美丽中国”新图景徐徐展开。
绿色治理成效显著
这五年,生态文明顶层设计逐步完善。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发展作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执政党的行动纲领,中国共产党在全世界是第一个。
这五年,生态环保法制建设不断健全。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2015年1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开始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陆续出台。
这五年,生态破坏执法监管力度空前。“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习近平的话语掷地有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生产方式转变,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环保督察“动真格”,使环保压力得到有效传导。推出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设立生态文明试验区、推广“河长制”、减燃煤、淘汰黄标车、整治排放不达标企业,启动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
这五年,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治理。生态文明体现了共创和谐地球的整体观,跨越西方传统发展道路的新理念吸引了全球目光。中国正在积极为世界提供绿色方案:“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5年12月,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6个缔约方通过《巴黎协定》这一历史性文件,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安排。中国不仅是达成协定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坚定的履约国。
五年来,党中央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着力破解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一项项改革措施密集出台,换来更多蓝天碧水。与2013年相比,2016年京津冀地区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33%,长三角区域下降31.3%,珠三角区域下降31.9%。
五年来,我国治理沙化土地1.26亿亩,荒漠化沙化呈整体遏制、重点治理区明显改善的态势,沙化土地面积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I-III类水体比例增加到67.8%,劣V类水体比例下降到8.6%,大江大河干流水质稳步改善。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重拳出击,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工作力度前所未有,合力绘就青山绿水、诗意栖居的图景。
绿色发展提质增效
“要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2015年12月,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和空间格局,引导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期间,繁华和古韵交织的杭州让世人惊艳。一边享受着迈入“万亿俱乐部”的快速发展,一边徜徉于湖城合璧的古韵美景,杭州破解了保护与发展的难题,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良性互动,成为“美丽中国先行区”。
2016年,在北京环境交易所,塞罕坝林场18.3万吨造林碳汇挂牌出售。全部475吨碳汇实现交易,可获益1亿元以上。“荒原变成森林,森林换来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在无声无息中变成金山银山,塞罕坝形成了良性循环发展链条。”塞罕坝林场副场长陈智卿说。
金沙江下游,在建世界最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近期主体工程全面建设。建成后,其多年平均发电量将达624.43亿千瓦时,平均每年可减少标煤消耗量为196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达5160万吨。
推动工业环保低碳发展,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中之重。2016年,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中,将控制工业领域碳排放作为打造低碳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方案提出,到2020年,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5年下降22%,钢铁、建材等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
为实现循环经济的进一步突破,一些开发区更是抱团联盟。去年8月,由36个国家级经开区共同发起的中国国家级经开区绿色发展联盟成立。“宁舍短期经济小账,也要保环保社会大账。”成都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程果表示,开发区不应是产业结构落后、发展方式粗放、生态环境污染的代名词,而要成为绿色发展的先行者、引领者。
绿色生活渐入人心
生态文明建设绝不是单纯就环境来解决环境问题,而是在新文明观指导下的经济方式、生活方式、社会发展方式、文化与科技范式等的系统性革命。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以绿色出行为代表的低碳生活方式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
在过去五年里,绿色出行无疑是共享经济的忠实践行者。2017年春节假期结束后,滴滴、嘀嗒等顺风车平台先后晒出“成绩单”。滴滴顺风车数据显示,1月13日至2月2日春运期间,滴滴运送乘客达420万人次。跨城顺风车这一共享经济红利下的绿色出行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市民所接受。近期,ofo小黄车宣布完成超过7亿美元新一轮融资,创下了共享单车行业单笔融资的最高纪录。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共享单车市场规模已经达到8.3亿元人民币,而这一数字在2017年有望增长至24.6亿元。
“超静音、超平稳、超省钱、不限号、不限行,在北京很方便”,购买了新能源汽车的不少北京市民这样说。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保有量全球占比均超过50%。如今,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城市居民出行的“新宠”。杭州城市核心区域已建成电动汽车两公里公共充电服务圈。
开展光盘行动、推广节能家电、资源回收、减少一次性餐具……践行绿色生活没有旁观者,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成为主角。民众在享受绿色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为绿色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刊记者 王翔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