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园寺一晃
东日本国际大学客座教授
我认为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和国民感情是构成双边关系最重要的部分。基于这三点,我对日中邦交正常化的初心和原点进行了思考,认为两国应该坚持三项原则。
第一项原则是相互信任、相互尊重。为此,两国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双方不仅要提出各自主张,还要认真听取对方意见。
二、双方要共同努力反对霸权主义,并互不构成威胁。为了避免产生误解和无端揣测,两国领导人及政府间需要定期进行沟通,民间也需要开展持久且广泛的交流。
三、双方应着眼日中关系未来,共同采取“战略措施”。“战略措施”中最重要一点,就是要努力促进两国民间的相互理解,这也是两国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的基础。其中,面向未来有计划并持续地推进青少年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2019年12月,日本Shorinji Kempo(少林寺拳法)集团百人访华团访问北京,在中日“友谊厨房”和中国青年一起包饺子(摄影:蔡梦瑶)
第二项原则是双方坚持并贯彻互不干涉内政。每个国家都或多或少存在各种内政问题与矛盾。比如美国种族主义问题根深蒂固,英国常年面临苏格兰独立问题,日本有着复杂的冲绳问题,而中国则是台湾问题。这些都是各个国家的内部问题,无论多么复杂和困难,都必须由各个国家自己来解决。如果把每个国家的内政问题搬出来,相互指指点点、说三道四,那国际社会势必会陷入混乱之中。互不干涉内政是双边关系中的一个根本原则,各国的内政问题,在何时、采用何种方法解决应由各个国家自己决定,不容他国干涉。
在对华关系中,台湾问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日中两国在实现邦交正常化时,日本曾对台湾问题明确表态,那就是只有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日本不支持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图谋,不会妨碍中国统一。一个中国原则是联合国确认的原则,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近期在国际社会上,有部分人企图动摇这一原则,日本绝不能跟风行动,这是维持日中关系正常化和发展日中关系的基础。
第三项原则是存小异、求大同。冷战结束后,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大势,谁都无法阻挡全球化浪潮。全球化的时代是“多元文化共生”的时代,即不同文化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寻找共生共存之道。我们需要在这种趋势下思考现在的日中关系,并做到以下几点:
一、日中两国在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有差异就会出现想法的分歧和矛盾。首先我们要承认彼此之间存在这种差异,在此基础上,双方就能够解决的问题进行友好协商。能否真诚且谦虚地面对彼此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所在。
二、面对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双方不用勉强,也无需着急,要把问题留到环境成熟时再去解决。重要的是不过度强调和扩大双方分歧,且不要煽动民族主义情绪。在这点上,两国政府尤其要付出相应努力。
三、在涉及利害关系的经济问题上,双方应坚持互利共赢原则,认识到自己获益的同时也能为对方带来好处。回顾50年来的日中关系,两国其实在这点上收获了许多经验和成果。比如说日本对华政府开发援助(ODA),总额达到了约3.7万亿日元,占到当时国际社会对华经济援助的60%以上。中国利用日本等国提供的援助,并通过自身努力推动改革开放,取得了惊人的发展成就。另一方面,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受益最大的国家正是日本。这恰恰说明中国的发展对于日本来说不是威胁,而是机遇,双方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互利共赢。
我坚信,只要日中两国坚持“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坚持并贯彻互不干涉内政”“存小异、求大同”这三项原则,并为之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够成为名副其实的友好国家。
注:本文为东日本国际大学客座教授西园寺一晃在2022年8月27日举行的“重温初心,面向未来”——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编译:李一凡)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