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教文卫

为了大地的丰收

发布时间:2022-10-10 16:47:17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第四管理区6号地大豆亩产507斤,第二管理区9号地玉米亩产1646斤(标准水分14%)……金秋十月,玉豆飘香。红色边疆农场有限公司27.01万亩大田喜讯不断,捷报频传,一派丰收喜人景象。据农业部门介绍,红色边疆农场有限公司已收获耕地24.54万亩,秋整地17.21万亩,秋起垄10.88万亩。这标志着红色边疆农场有限公司在疫情大考和秋收攻坚中,守住了“农时一天不误、耕地一亩不落、粮食一粒不丢、产量再创新高”底线,实现了统筹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两手抓、两不误、双胜利。

图一

模式应用 激发农业活力再创产量新高

2022年红色边疆农场有限公司着力推广新型“统分结合”的“北安模式”,持续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和田间技术服务,解决了职工们怎么种地和谁来种地的问题,让黑土地享受到高端定制服务。

“和土坷垃打了半辈子交道,头一回当了甩手掌柜。”站在金灿灿的玉米地里郎义鹏高兴地说。郎义鹏是红色边疆农场有限公司第一管理区种植户,和爱人在场内经营一家综合商店,今年将自己的120亩耕地全程托管给农场,年增加收入近13万元。说起这额外收入,郎义鹏笑着说:“以前种地的时候,总觉得人手不够用,现在不用下地不说,还能腾出身来做买卖,人轻松了,收入还翻了倍。”今年红色边疆农场有限公司通过开展土地托管服务,让127名种植户从农业生产中解放,专心创业,仅此一项,就为种植户增收近400万元。

图二

为了让规模化经营耕地享受高端定制服务,这个农场有限公司全面落实党员干部包保地块制度,沉甸甸地52本农情日记,详细记录着边疆大地春华秋实的每一个细节。管理区党支部发挥营收增效作用,创立党员责任区13个,成立“疫”线助农党小组23个,在生产资料使用、机车作业质量等关键环节发挥监督、服务职能,累计服务职工165次,监督检查作业问题11个。为了不断提升家庭农场场长种植水平,这个农场有限公司还培育了土洋专家2支队伍,场内12名“土”专家与场外8名“洋”专家联动服务,累计培训一线职工302人,帮助职工解决技术难题21次,落实课题20项,推广应用新技术2个。

以快制快 打通生产堵点按下秋收生产“快进键”

疫情与秋收生产相遇,两手抓,两手都要赢。为全力保障秋收生产,红色边疆农场有限公司主要领导挂帅,成立秋收生产与疫情防控两个工作专班,将63名农业管理人员、216名一线秋收作业人员全部落实田间到住所闭环管控措施。闭环管理过程中,党员干部带头深入田间,主动承担值班值守、踏查地号、机车检修、巡逻巡视及道路抢修等工作,因户施策、因地定收,确保工作不交叉,包保全覆盖,收获有速度。对于重点管控的家庭农场采取亲戚朋友代收和管理人员助收等方式,通过微信视频与实际种植户对接,保证粮食安全,促进收获进度。秋收期间,累计帮助重点管控人员助收1150亩。

为推进玉米收获进度,早在玉米开镰收获前,这个农场有限公司就将场内7座玉米烘干塔检修到位,挖掘硬化场地15处22万平方米,确保粮食下来有去处。与此同时与北大荒丰缘集团签订3万吨玉米潮粮合作协议,并多方联系11家玉米收储企业和物流公司进场,确保玉米销售渠道畅通。秋收工作中,充分发挥机械集群作业优势,采取人停机不停、昼夜收整并举的方式,保证抢收进度和整地进度。环环相扣的作业环节,达到了“以销促收、以收促整”的工作目标。

图三

作业过程中农业技术人员全程跟踪指导,更是让种植户吃了定心丸。“这地里的事管理人员比我们还上心,从春到秋一直跟踪作业质量,今年这产量就是最好的证明。”种植户张有福如是说。为了提高作业质量,今年红色边疆农有限公司严格执行“三查一督”监管体系,在各环节作业过程中,作业车组自查、家庭农场检查、管理区随机抽查、农业发展部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全力抓好作业质量。严格制度的强力推进,为农业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图四

为了大地的丰收,为了母亲的微笑。在这个金色的秋天里,沉甸甸的果实里写满了边疆上下同心、辛勤劳作的丰收答案。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期待着又一个金色之秋。(姚姝娟)

责任编辑:陆松江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