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以建设“更好的奎文”为目标,充分发挥城市管理助力城市更新和优化营商环境的“润滑剂”作用,积极开展“扮靓城市‘颜值’、提升城市‘品质’”行动,用“绣花”功夫做细做实城市管理工作,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
精心扮靓城市颜值,人居环境明显优化
开展“增花添彩”行动。按照“高标准规划、高水平设计、精细化施工”原则,完成了胜利街与文化路西南角芳华园“口袋公园”建设。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以社会化运作方式分别完成潍州路与行政街东北角弘阳广场等3处“口袋公园”建设,共新改扩建绿化面积13300平方米;胜利东街、东风东街繁华中轴线9处路口“渠化岛”完成3轮时令花卉换植;对辖区绿地植被进行全面普查,建立台账、分类补植,共补植行道树法桐680余株、卫矛球12000余株、草花162000余株、麦冬40余吨。
开展“梳绿透美”行动。按照先主次干道后背街小巷、先小品公园后河道沿线、由市区向郊外的次序,对辖区所有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公园广场、河道景点、铁路沿线、城市出入口等绿化植被进行塑形修剪、清理杂草垃圾、消除病虫害,全面提升园林绿化景观效果。截至目前,修剪模纹448万余平方米,清理绿化带垃圾杂草2100余吨,清理枯枝、死株19400余株。
开展“净土润空”行动。在落实主次干道保洁“五扫五洒一洗”基础上,对积尘负荷高的路段加大洒水、冲洗频次。利用夜间车少人少时间段,组织雾炮车、高压冲洗车、洗扫车等设备开展联合作业,定期对道路两侧树木绿植和路面进行彻底除尘清洗,基本实现“路见底色、树露本色”。对沿街绿化带中栽植凸高土层进行切边清挖,解决了载土雨浇外溢导致的道路扬尘等问题。三大行动实施以来,辖区绿化景观“华丽转身”,经过修剪的绿地绿带疏密有致、高低错落,美景随处可见,让人赏心悦目,市民纷纷驻足观赏拍照。道路积尘差道路占比逐步降低,差道路条数从年初的近20条减少到3条以内,城市颜值明显提升,生态环境明显得到改善。
用心做好民生工程,城市功能日渐完善
以民生工程、民生实事为抓手,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新增“大白棚”为市民遮阳避雨。在奎文辖区健康东街与新华路口和潍州路口,潍坊市育英学校、潍坊日向友好学校等5处学校周边新增15处遮阳棚。目前,在8个路口和18个学校周边建设“大白棚”65处,市民经过路口、接送孩子时都有了可以遮阳挡雨的地方,幸福感满满。
供暖工程改造,让供热服务更加“暖民”。为从根本上解决集中供热运行中存在的因水力失调造成不同位置用户室温不均问题,企业投资586万元,实施“供热楼栋水力平衡”和换热站升级改造项目。对华府一品等9个住宅小区进行楼栋水力平衡改造,涉及供热面积60余万平方米、居民5600余户。对大陆盛景嘉园等14个换热站进行升级改造工程,完善站内配套设施和智能化管理设备,进一步提高无人值守换热站管理水平。改造后,可彻底改善末端用户供热效果差的问题,同时节能率将达到10-15%;挑选部分小区安装2000个户内室温采集装置,目前全区已安装户内室温采集装置18000个,以达到智慧调控更精准;清洁取暖建设工程年度计划20万平方米,现开工30.77万平方米,开工率153.85%,目前已完工面积28.63万平方米;依托潍州路电力营业厅建设一处集“水、电、气、暖、信”于一体的共享营业厅,专营单位实时获取报装需求,主动提供上门服务,形成群众满意、企业获益的良好局面;将辖区6家供热企业客服电话、抢修电话、企业微信公众号及主管部门监督电话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畅通居民诉求反映渠道;组织供热企业在60个社区开展“品质市政、幸福民生”供热宣传进社区活动,发放明白纸1万余份,为用户答疑解惑5000余次,入户解决供热问题2000余个。
“品质公厕”让市民如厕更方便。投资600万元新建10处高品质公厕,实行专人管理、24小时开放并免费提供厕纸,为广大市民提供良好的如厕环境。自2019年以来,先后投入2000余万元新建公厕60座,公厕总量达到163座,加上130座“共享公厕”,辖区厕所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4座,群众“方便”更加方便、舒心。
垃圾分类,分出时尚生活环境。创新实施区-街道-社区-物业“四级联动”生活垃圾分类推进模式,努力打造更加优质的人居环境。目前,在奎文辖区303个小区安装智能回收机478台,惠及居民10万余户,日回收可回收物50余吨,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减量化效果显现。投入近1000万元,分别在大有公馆等6个小区打造了以桶换桶”分类、智慧分类、“无塑分类”项目;在100余个小区建设收集站、“绿色小屋”、收集亭280余处。建成2处垃圾分类宣教中心,为全面分类提质增效奠定基础。居民纷纷点赞“垃圾分类让小区环境越来干净,是现代生活的新时尚”。
修护市政设施保障道路通行安全。强化市政设施管养,对道路破损、井盖松动丢失、管网堵塞等市政设施问题边查边改,快速响应,保证各类市政设施高效运行。截至目前,累计投资1300余万元,修铺沥青路面34260平方米,人行道13580平方米,维修更换井盖、井箅子1060余个,并对奎文辖区各类市政设施进行“拉网”检查,消除安全隐患970余个。
执法服务深度融合,城市管理日益精细
牢固树立“为人民管理城市”理念,践行70%的问题用服务手段解决、20%的问题用管理手段解决、10%的问题用执法手段解决的“721”工作法,对店外经营、乱摆乱放等情节轻微或危害较小的行为不予处罚,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行政指导等柔性执法手段,教育引导企业、商户合法经营,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从发现整改向源头管控转变。以往针对施工噪音、渣土运输撒漏污染路面、餐饮油烟直排等违法行为,主要采取发现整改、事后处罚“末端治理”举措。今年,该局本着“早介入、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的原则,分别与87家在建工程项目、8900余家沿街商户、2000余家餐饮经营业户签订责任书,建立工作台账,实行划片、包段责任监管,从源头有效遏制违规违法行为发生;运用“备案普查、巡回检查、重点督查”的全程管控方式,及时发现并查办生态环境违法案件168件、罚没款108万余元;对该区环综办督查反馈的问题建立专项台账,采取分工负责抓“台账”、督办通报销“台账”措施,推动环境治理向精准化、精细化迈进。
进一步深化“门前五包”自治联盟建设。坚持“城管部门主导、社会力量参与、沿街商户自治、社区居民共建”的工作思路,整合相关部门、街区力量,与8460家沿街商户重签“门前五包”责任书,并悬挂公示牌。以联盟为单位强化片区商户团体意识,通过内部监督、外部督导与刚性执法三者结合,将“门前五包”从商户被动配合转变为主动协作。自治联盟建设在文明城市创建、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法规宣传等方面发挥了明显优势。
常态化开展“城市管理进社区”活动。联合8个街道探索城管执法力量与社区管理力量有效结合途径,各街道结合辖区实际,梨园街道、东关街道、大虞街道、廿里堡街道分别创新打造城市管理进社区、进楼宇、进市场、进工地等服务品牌活动,推动城市管理触角向城市“细枝末节”延伸。在67个社区依托网格党群服务驿站、小区物业管理中心等载体,建立由街居干部、综合执法队员、网格员、志愿者等组成的城市管理社区服务站,组织“城管开放日”、城管进社区活动30余场次,面对面服务群众、心贴心解决解决居民诉求900余件。通过转变执法理念、用心做实民生保障工程、深化落实“门前五包”机制和广泛开展城市管理开放日、执法进社区活动等工作举措,构建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城市治理新体系,城市精细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有力推动城市更新和营商环境建设与城市管理各项工作互促互进。
(供稿:潍坊市奎文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作者 董海洋)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