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稻菽飘香。位于北大荒集团红卫农场有限公司西部的智慧农业示范区稻田一片金黄。一栋栋育秧大棚、一方方水稻田埂、一排排农机车库、一个个5G基站,处处展示着现代农业的魅力。
“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就要靠优秀的人才、先进的设备、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园区。”红卫农场有限公司牢记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建三江考察时的殷切嘱托,充分发挥人才、科技优势,根据地方科技需求谋篇布局,强化科技成果落地推广和转化。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五年来,红卫农场有限公司在智慧农业和无人农场建设等方面,做了一些大胆尝试和有益实践,并取得一定成效。通过与丰疆智能、中联重机、中国移动、上海联适等国内多家优秀企业合作,以东北农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团队为核心,已将遥感数据处理、土壤养分模型建立、变量施肥、卫星导航、无人机作业、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高科技全方位融入到农业生产中。
2018年,这个农场有限公司与东北农业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东农核心技术平台为支撑,推进农场农业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为将合作落到实处,双方在实现互联网和产业反哺农业的同时,还重点解决农产品销售等实际问题,提升农业效率。
2019年1月,农场投资300万元,共同打造校企合作综合示范基地,精心打造了集管理、服务、指挥于一体的智慧农业大数据应用服务平台,以“双控一服务”为核心,以“一核、两翼、四化、十系统”为整体框架,涵盖了品种选育、栽培模式、农情监测等12项试验示范项目,为农场及种植户提供最精准、最科学的农事服务和技术指导。
2019年5月9日,农场成功承办了全国首轮农业全过程无人作业试验项目启动仪式。随后,农场开展了多项无人农场建设试验示范项目,与国内知名农机装备企业合作,取得了无人作业创新成果。
无人作业等示范项目得到了新华社、央视、省台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全国无人农业发展做出了较为突出的尝试和示范。
2020年3月,红卫农场结合青龙山灌区项目,使用自筹资金597.68万元,通过补偿的方式征收耕地3600亩,并按照标准化格田改造模式,打造了一处智慧农业先行示范区。
2021年,农场以“一个核心、两个翅膀、四项功能、十个平台”为总体框架建设,以大数据平台为驱动核心,以空天地人一体化农情监测系统和无人机作业为驱动力,着力发挥信息技术创新的扩散效应、信息和知识的溢出效应、数字技术释放的普惠效应,通过农业要素的数据化采集、可视化展现、智能化决策,构建以绿色高效为特征的数字农业技术体系,实现区域内农业全产业链耕、种、管、收四个功能的全程数字化、精准化、智能化、无人化。
如今的红卫农场,天上飞的植保机喷洒农药,地上走的无人驾驶拖拉机、运苗机、插秧机、收割机……尽显农业“科技范”。五年来,红卫人奋勇拼搏,经济持续高歌猛进。农场累计生产粮食174万吨,水稻年均单产600公斤以上;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12亿元。累计招商引资1.8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7954万元;累计化债2.65亿元,去库存4200万元,清欠6700万元,资产负债率较下降17%。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砥砺奋进的这五年,红卫农场在经济、民生、党建等工作中取得的辉煌成就让人欣喜;展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帆悬风正今又是,勇立潮头唱大风,又一段催人奋进的新征程即将开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红卫人必将描绘出更加精彩的改革发展新画卷。(图/文 陈国岭)
责任编辑:陆松江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