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大同区林源镇长林村位于镇政府西南7公里,下辖2个自然屯,576户1708人,是1956年建成的山东移民村。近年来,长林村党支部坚持从实际出发,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以乡风文明建设为引领,聚焦人居环境改善、扶贫开发、改革攻坚、乡村治理等核心任务,全力攻克薄弱环节,着力提升优势成果,稳步推进目标任务按照计划落实落靠。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文化村、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省级发展集体经济示范村、省级生态村、省级文明村、市级文明村、市级先进基层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抓支部建设,建强战斗堡垒
长林村党支部坚持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为目标,建设规范型党组织,为提高基层治理能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一是抓阵地提升。开展村级阵地规范提升建设,建成高标准“十有”党群服务中心100平方米,设置服务窗口6个,实行村“两委”成员坐班制,累计办理各项事务1500余件,进一步为企业、党员、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二是抓干部队伍。以服务群众工作为基础,下足力气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坚持做好村书记接访、村干部轮流值班等工作。根据党员居住地分布情况,设置“党员示范岗”,划分责任区,让每名党员都融入到全村的建设与发展中去,形成“中心辐射、多点开花”的良好局面,以群众满意度为第一标准,切实增强宗旨意识,提高为民服务能力。三是抓网格建设。通过党员中心户、村民代表分片包户方式,采取“格中格”“党建+网格”工作模式,推行社会事务网格兜底管理,实现党建、综治、疫情等为民服务事项“多网合一、全域覆盖”,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示范引领作用,解决基层群众的“急难愁盼”等问题,提升了服务品质,优化了管理标准,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了党建引领乡村发展、乡村发展推动党建提升的新格局。
抓村级治理,打造最美村庄
长林村为持续改善人居生活环境,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巩固环境卫生治理成果,用实干擦亮乡村振兴最美“底色”。一是夯实基础设施建设。筹资650万元,推进美丽村庄建设。栽植苗木2.6万余株,高标准硬化道路19公里,安装路灯323盏,实现村屯绿化、硬化、亮化全覆盖;建设安全饮水工程2处,使村民全部吃上自来水;2018年主动承接并顺利完成厕所改革省级试点工作,完成率达99%。二是持续改善乡村面貌。采取“村集体+保洁队+农户”管理模式,动员全村齐上阵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对入村主次道路杂草杂物、秸秆,背街小巷篱笆围墙、砖头瓦块等垃圾进行全面清理整治,清理垃圾杂物达2万余吨,平整沟渠路肩10多公里,清理小微水体2个,并为每户发放垃圾桶2个,在全村范围内配备垃圾运输车3辆,建设垃圾分拣点一处,实行户分类、村收集、镇回收、区处理模式,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实现卫生无死角,全面解决垃圾问题。并以宣传生态长林、文明长林为标语,开展最美庭院、星级文明户、最美媳妇、道德讲堂文明实践评比等活动,带动文化引领,倡导文明新风,实现了环境美和心灵美的和谐统一。三是大力弘扬文明新风。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推行“一约四会”治理模式,成立红白理事会,借助“两微一端”、红堡垒党建平台、村屯大喇叭”等线上线下媒介,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让思想道德建设为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动力;将长林村拓荒移民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礼仪、党的历史与乡村景观有机结合,打造长林村山东移民文化馆一处,以“一部长林拓荒史,千年齐鲁牵手情”为主线,突出当初开拓者的艰苦创业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群众思想观念。
抓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长林村积极探索村集体产业发展方向,拓渠道、延链条,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多渠道、多类型、多元化发展。一是抓实农业产业。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特色兴农,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效种植经济作物粘玉米、绿黄豆、菇娘、香瓜、中药材等2800亩;引导种植特色品种瓜菜、芝麻等经济作物200余亩;培育壮大中药材、杂粮杂豆等优势产业200亩,打造沿路沿线经济作物生产示范带2条。二是推进乡村旅游。为深入发掘齐鲁文化底蕴,以齐鲁文化为卖点,2022年长林村结合“文化馆”规划打造“齐鲁风情街”项目,进一步壮大文化旅游产业,让经济发展更有“文化味”,突出健康旅游为先导,优环境、树品牌、聚人气,打造“休闲小城”,集餐饮、娱乐、休闲于一身,吸引周边人群乐享休闲。建设乡村文明示范一条街1460米、连栋别墅10栋,创建多家民宿农家乐,围绕乡村旅游建设,已经形成“林源72公里自驾游”精品自驾游路线中关键一段。三是规范“三资”管理。积极承接省级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聚力“三清”、把好“三关”,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575户、1684人,核实资产2369万元,设置集体经济组织总股份27.3万股,公开公示相关信息,让村民对自己拥有的股权了然于心,打造全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样板村,在全区率先实现农民变股东身份转换。
下步工作谋划:
一是抓好文化旅游产业。围绕村移民“文化馆”、“齐鲁风情街”项目,继续挖掘山东移民文化内涵,积极与旅游文化公司合作,推广长林村文化旅游项目。
二是抓好乡村建设工作。围绕打造最美村庄建设,在村内各个街道栽植石竹花3000延长米,对农户庭院进行规划,打造最美街道、最美庭院。
三是抓好乡风文明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推行“一约四会”治理模式,通过设立乡风文明超市、开展志愿者活动、举办文化活动,开展“最美”系列评选活动等,破除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建设,大力宣扬文明新风尚。(徐金贵)
责任编辑:陆松江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