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逊温和,朴实无华,温暖而有力量,这是阳光融和医院消化内科张红梅主任给人的第一印象。
张红梅,主任医师,潍坊名医,硕士研究生导师。张主任在消化内科疑难病、危重病的诊治方面经验丰富。擅长消化内镜微创诊疗,尤其是消化道早癌筛查内镜切除、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诊疗、复杂疾病的内镜诊疗。多年来,张红梅主任挽救了众多消化道大出血、消化道肿瘤、消化性溃疡等危重患者的生命。将自己的青春全部投入到医学事业中,工作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用自己的言行践行着医者的誓言;用向上向善的正能量感染和带动着身边人。
身披“战袍”,眼盯显示屏,胃肠镜手术中的张红梅主任搜寻着病灶的蛛丝马迹,她目光坚定、动作迅速。“患者把最宝贵的生命交给了医院,身为医者,在工作中就要时刻以患者为中心,肩负起患者及家属赋予的信任。”张红梅主任说道。
张红梅主任始终抱有学习进取的态度,寻求技术上的不断精进,在阳光融和医院副院长、消化内科主任王要军的助力下,积极在科室危重、疑难病的诊治方面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2022年8月,67岁的刘阿姨因间断腹痛、稀便1年入院,行肠镜检查发现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见一距肛缘约8-12cm一侧向发育型肿瘤,表面结节样不规则隆起,未见明显糜烂及溃疡,环2/3周,管腔通畅。张红梅主任带领团队人员为其行肠镜下侧向发育型肿瘤黏膜下剥离术(ESD),剥离一7.5 X 5.0cm病变,术后病理为高级别管状绒毛状腺瘤,局部为黏膜内癌,四周切缘及底切缘净。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已重回正常生活。
2022年9月,张红梅主任带领团队人员成功完成一例乙状结肠巨大肿物切除术,手术取得圆满成功。患者宋先生因肠道脂肪瘤太大而引起肠道梗阻症状,生活和工作受到严重影响。患者来院时自述:每日排便数十次,排便不畅,非常痛苦。经肠镜检查,发现患者为乙状结肠黏膜下隆起病变,直径约6cm,确定这就是引起患者反复肠道梗阻症状的罪魁祸首。因瘤体较大、肠腔内操作空间小、手术难度高,王要军副院长、张红梅主任医师立即组织科室进行病历讨论,结合增强CT的影像分析,考虑脂肪瘤可能性大,瘤体大部分在肠腔内,未与腔外组织黏连,符合内镜下手术的指征。与患者及家属做了充分的沟通交流,考虑到既要保证将病灶完整切除,又要达到微创的目的,建议行内镜下乙状结肠肿物黏膜下剥离术(ESD)。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张红梅主任医师带领团队人员为患者施行内镜下乙状结肠肿物黏膜下剥离术(ESD),手术过程顺利,术后24小时患者已能进食并下床活动,患者及家属都很满意,多次对消化内科团队表示感激之情。
问诊、查房、组织会诊、胃肠镜手术,张红梅主任每天忙碌在病房、诊室,成为与生命赛跑的“马拉松”选手。一忙就是一整天,2022年11月初,张红梅主任腰部扭伤,骨科中心主任任志勇建议其卧床休息,张主任仍带病坚持工作,张红梅说:“患者约了我的手术治疗,就是对我的信任,我就要亲手把手术做好。腰部扭伤后,王要军副院长、任志勇主任及科里的各位同事温暖关怀,让我无比感动,非常感谢大家。”
“作为一名医生,最有成就感的时候,就是挽救一个个患者,患者的康复与满意就是医者前行的动力。”一句质朴的话语,饱含着坚定的信念,道出了医者最诚挚的初心,这就是阳光融和医院消化内科张红梅主任,责任与使命让她忘记了自己也是个病人,医者仁心,一身白衣,只为守护患者的健康。
(供稿:山东阳光融和医院)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