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风筝之都——潍坊,在高校云集的山东(潍坊)海洋科技大学园里,有着一所独具特色的高等职业院校,“她”探索形成了混合所有制办学的“山海模式”,“她”立足山东、面向全国、服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和“海洋强省”战略,“她”育训并举培养现代海洋产业亟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前有参与神舟十二号海上测控任务的高园浩,后有登上南极科考船参与科考任务的高丽雅,“她”培育出了一大批技能大师、行业精英。“她”就是全国首所混合所有制办学改革实践院校——山东海事职业学院。
山东海事职业学院校园鸟瞰图
山东海事职业学院于2018年发起成立“全国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研究联盟”。学校发挥混合所有制体制机制优势,主动服务海洋强国、海洋强省战略,围绕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智慧海洋”产业,开设航海技术、国际邮轮乘务管理、港口与航运管理等涉海类专业17个。学校坚持育训并举,具有覆盖航海、邮轮运营、港航管理、海工装备、海上救援等5大类33个涉海培训项目的国际资质,涉海年培训规模30000余人次,占全省的26%,全国的7%,居山东省航海类高职院校第一。
2021年11月,山东省教育厅总督学邢顺峰、潍坊市副市长李平为全国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研究联盟揭牌
山东海事职业学院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畅通社会资本进入职业教育渠道,构建多元办学格局。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与青岛华洋海事服务有限公司共建了新航运产业学院,开设的3个航海类专业紧密对接海洋运输产业链及华洋合作企业用人岗位需求。校企双方开展合作研究,结合航海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经验做法,将航运企业对航海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岗位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实际对接,构建了“校企双元、校船联动”的高素质船员培养模式。依托学校和船舶两个载体,实施“1学年(校)+0.5学年(船)+1学年(校)+0.5学年(船)”的校企双元、校船联动的培养模式。
2019年,学校与香港瑞思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广嘉国际船舶管理有限公司、爱尔兰国家海事学院共同投资3860万元,共建全国第二家符合国际标准的OPITO培训机构——山东国际海洋工程(OPITO)公共实训中心,该中心具有海洋工程、风电、潜水等国际资质,填补了国内该领域部分培训资质的空白。面向全球中高端海事能源(海洋石油、风电、矿产以及配套工程体系)工业客户、海洋石油工业各类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认证发证技能培训,以及海洋资源从业人员晋升需求的培训,为服务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
潍坊市新时代海上文明实践基地揭牌仪式
山东海事职业学院服务海洋强国、海洋强省战略实施,每年向全国输送航海类专业人才近万人。每年海船船员适任证书考试通过率达90%以上,考证率位居全国航海类院校第4名;每年毕业生海上从业率达到90%以上,毕业生质量得到用人单位高度认可。学校每年向全国输送航海类专业人才近万人,涌现出了一大批技能大师、行业精英。2020届轮机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高园浩参与了神舟十二号海上测控任务;2021届航海技术专业毕业生高丽雅(女三副)登上南极科考船,参与科考任务。学校积极参与助力乡村振兴,面向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开展学历提升和技能培训,近三年培训了约50000人次。2020年6月,学校与潍坊海事局、潍坊市文明办共同建立了全省首家新时代海上文明实践基地,面向社会开放,宣传海洋文化,传播海上文明,成为潍坊市海洋文化传播重要平台。
以“海”为本,混合所有制多元主体办学,校企协同育人,山东海事职业学院在山东(潍坊)海洋科技大学园管理办公室的指导下,以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抢抓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国家级试验区、省级示范区建设机遇,持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下步,山东海事职业学院仍将致力于培养高质量航海人才,服务海洋强省战略,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技能人才支撑。
(供稿:山东海事职业学院 通讯员:吕明)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