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担当
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际社会越来越多地将目光投向中国、聚焦中国共产党。当代中国将发生什么变化,不断发展的中国共产党将给世界带来什么影响,已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议题。
作为应对,中国共产党以执政党建设等为主题,加强了与世界各国政党、政治组织的联系与交流。通过与外国政党的交往合作,使对方了解、尊重、认同中国共产党的价值理念和方针政策;而围绕治国理政经验交流互鉴,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及国外政党和政治组织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
正是在不断密切的国际交往中,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与方略正逐渐被国际社会所认可。
截至2017年9月下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已出版23个语种,累计发行650万册,发行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发行突破50万册。
2017年2月,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五十五届会议协商一致通过“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决议,呼吁国际社会本着合作共赢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加强对非洲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这是联合国决议首次写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实践
2013年至今,习近平总书记已出访28次,年均出访时间超过一个月,足迹遍及五大洲、56个国家以及主要国际和区域组织,为中国树立了“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的大国形象,也让世界了解了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以及“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与此同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深入,在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的基础上,“一带一路”建设不会重复地缘博弈的老套路,而将开创合作共赢的新模式;不会形成破坏稳定的小集团,而将推进实现和谐共存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世界经济贫富分化日益严重的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加大了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援助力度,以促进缩小南北发展差距。中国设立了“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首期提供20亿美元,以支持发展中国家落实2015年后发展议程,并将继续增加对最不发达国家投资,力争2030年达到120亿美元。
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2014年至2016年,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中国企业已经在20多个国家建设56个经贸合作区,为有关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以中巴、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等经济走廊为引领,以陆海空通道和信息高速路为骨架,以铁路、港口、管网等重大工程为依托,一个复合型的基础设施网络正在形成。
正如十九大报告中所指出的,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
近年来,特别是欧洲难民危机爆发后,以英国脱欧、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为代表的“逆全球化”事件屡见不鲜,尽管如此,中国仍坚持认为困扰世界的很多问题并不是全球化造成的,导致恐怖主义、难民潮等全球性问题的真正原因是战乱、冲突及地区动荡等。
面对全球性治理难题,中国共产党认为世界各国唯有携手努力、同舟共济,才能共渡难关。因此,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不断深化同大国、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在中俄全面协作战略伙伴关系的推动下,两国关系已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中美领导人海湖庄园会晤,为中美关系发展奠定了建设性基调,建立了外交安全对话、全面经济对话、执法及网络安全对话、社会和人文对话等4个高级别对话机制;2013年党中央召开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后,“亲、诚、惠、容”成为了我国周边外交实践的指导方针,澜湄合作机制等日趋成熟;“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提出4年多来,中国与非洲国家已进入全面发展的快车道,并构建起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也明确了中阿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经济建设格局:即以能源合作为主轴,以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两翼,以核能、航天卫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领域为新的突破口。
在此基础上,中国向国际社会提出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并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等,不断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推进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
20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与此同时,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古代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架起了东西方合作的纽带、和平的桥梁。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古代丝绸之路也随之彻底衰败。
成立九十六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而在当前旨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对外交往中,中国共产党秉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的原则,以共建“一带一路”促进民心相通,从而将推进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实现中国梦紧密相连。在中华民族和各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人类将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文:闵捷 上海外国语大学丝路战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后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