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十九大东盟观察员 | 姚俊威:我们仍然非常看好中国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17-10-24 11:07:54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共享经济,无现金支付,还有走出去的中国企业,网络企业,特别是阿里巴巴……对东盟国家,特别是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尼这些工业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的年轻一代人来说,带来的影响非常大。

中国从2013年开始经济显著放缓,但放缓的势头实际上是从外贸外销、大型工业的体制转换成服务业,以及本国消费的机制,这一点很多外国的分析师都已观察到。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西方学者和评论员认为,现在中国经济放缓,可能是因为中国经济快不行了,或是碰到一些很严重的瓶颈,比如债务危机。但他们是拿日本和欧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经历来对比中国,然而中国在债务主权、国债公债市场的走势上跟其它国家完全不一样。所以很多特别是亚洲的分析师都表示中国这次的经济走向的内涵不一样。

中国经济转型的势头也转向了高科技、创意型工业和高增长工业,不只局限于我们熟悉的工业4.0、机械化、药剂业,生物科技以及新能源这一类型的企业。在这种势头上,大部分人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仍抱有非常乐观的态度。

而在未来五年,对中国国内来讲,最大的关注点仍然是可持续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环节,是把中国生产的产品、提供的服务,以及金融体系,推广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而中国的工业转型以及工业4.0的战略规划,中国的持续繁荣延伸到中国西部,这些对东盟国家来说也是重要的关注点。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将大量开发国内二三线城市的市场,把一些比较小型的城市转变成东南亚国家主要的输出市场。

其次,我们不希望看到任何区域性的不稳定因素,如果亚洲大国能够繁荣共存的话,我觉得这是非常令人欣慰的一点,也将是中国崛起给我们的一颗非常大的定心丸。

我们对十九大抱有的期望,第一,是希望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继续发扬中国经济发展势头;其次从外交方面,我们希望“一带一路”的整个架构可以系统化,制度化。我觉得很多东盟国家可能对“一带一路”还抱有一些观望的态度,原因就在于,这些东盟国家对中国中央的决策群,还有决策方式还感到很陌生,因此我们希望十九大可以有一些动作,能够就“一带一路”系统化地同东盟国家及亚太地区其他国家进行互动,增加对彼此的信任和支持。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