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视频中心 >> 多语在线

第三只眼看中国:常念周讲述三代人的中泰情

发布时间:2019-09-12 11:03:15 来源:中国报道

20世纪50年代,常念周的外公乃汕·帕塔努泰(Sang Phathanothai)先生,担任泰国总理批文元帅(Pibul Songkhram)的特别顾问在冷战高峰时期,他建议批文元帅开始秘密建立与中国最高领导层之间的互信关系。1955年,万隆会议后,于是,乃汕开始与周总理有了书信往来,也由此开启了中泰之间的秘密联系。他的外公把自己未成年的一双儿女(儿子望怀·帕塔努泰12岁,女儿西林·帕塔努泰8岁)历经艰辛送到北京学习中国文化,彰显了他对周恩来总理的信任,和对两国友好关系的前瞻性预测。为照顾好这两位小使者,周总理请负责外事工作的廖承志关照他们兄妹,廖承志的母亲何香凝女士,还根据两兄妹泰国名字的读音,为他们分别取了"常怀""常媛"的中国名字。

常怀,常媛两兄妹,也就是常念周的舅舅和母亲,此后一直在北京读小学、中学、大学,并交结了许多中国朋友。直到1969年,在中国生活了13年的常媛才离开了中国,前往英国生活。在英国的日子里,常媛结了婚,并于1975年生下了第一个儿子。常念周说,为表达对"周爸爸"的思念之情,母亲给他取名"常念周"。之后,母亲又诞下次子,取名为"常念廖",即"常常思念廖承志",两个情深意重的名字也正是"常家"人对中泰友谊第三代的见证。

在中泰关系上,常念周的姥爷是第一座桥梁,妈妈接力承担了第二代搭桥人,常念周义不容辞,自觉担当起第三代搭桥人,所不同的是,他所搭建的中泰之桥,不再是以政治之桥为主,而侧重于经济、文化合作之桥。常念周说:这样的家庭,带给我们的是荣誉与责任!

现在,无论公司生意多忙,社会事务多繁重,他都会争取抽出时间飞回泰国,陪伴教育儿子健康成长,为了让儿子传承中泰友谊,他给儿子取名为"常思周"。

常念周在北京读过小学,在法国巴黎上中学。按照母亲的要求,跟母亲说话必须用汉语,跟父亲说话用英语,跟弟弟说话用泰语,而出去和同学玩的时候,可以说法语。另外,学生时代的每个暑假,他都要回北京练习汉语,他的家庭是多文化、多国家、多元交流的环境,使他从小接触不同的人,懂得理解不同的人,所以,这样培养出来的思维习惯和作派,运用到他的商业谈判里,成功率很高。

常念周从英国剑桥拿到数学硕士学位后,第一份工作是受聘到新加坡摩根银行亚洲总部(Deutsche Morgan Grenfell in Singapore)工作,他上班第一天,就是亚洲金融风暴爆发的1997年7月,在新加坡工作期间,常年周认识了泰国开泰银行的的伍万通(Banthoon Lamsam)总裁,并成为他的高级顾问。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常念周先后参与了包括中国工商银行收购香港友联银行,渣打银行收购泰国黉利银行等多个重大案例,积累了在金融危机后亚洲经济重组方面的宝贵经验。因为在这一系列重大案例中的突出表现,他成为了中国商业及金融专家。

2000年,常念周辞去美林香港公司(Merrill Lynch in Hong Kong)的高薪工作,回到泰国曼谷创办自己的公司,专做投资顾问。喜欢数学的他,将自己的生日作为公司的名字,并用中文写上"战略六幺三"(STRATEGY 613)。

"战略六幺三"作为战略策划公司,自2000年成立至今成绩斐然,成功搭建国际合作桥梁,已经成功策划和促成了多家品牌大公司的联手"姻缘",譬如,曾作为泰国开泰银行总裁伍万通先生之高级顾问,常念周促进了该银行与美国高盛、摩根等银行的合作。而开泰银行在与中国的合作方面,念周也成功策划与中国民生银行和阿里巴巴支付宝的合作,并协助泰国开泰银行成立中国分行,而中国工商银行成功收购泰国亚信银行的项目,常念周的公司也出力甚多。他也为中国银行曼谷分行提供咨询服务,并帮助把喜威、菲力普引进中国。

常年周说,在中国谈项目,妈妈的名字和经历成为对方客户对他的信任基础,他顺利把欧美客户引进中国,而现在,他又把中国企业和项目引出到国外,搭起帕塔努泰家族对中泰关系的第三代桥梁。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