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观察

中国和平发展:大国战略之中国式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3-02-21 10:26:25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文/华国中 崔传桢 程宝怀

全球社会百年大变局:影响人类现代化进程

21世纪,人类文明进入了发展新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引发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更、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全球化、传统文明的新时代力量,都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改变着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格局。

随着全球生产力进一步释放,世界整体发展速度加快。互联网使各个国家的联系比以往更加紧密便捷,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地缘政治新动向,中国的“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新冠疫情、俄乌冲突等,都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现代化的进程。

2017年1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接见回国参加驻外使节工作会议的使节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后,他在国内国际多个重要场合反复提到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和研究。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浙江嘉兴南湖成立,从此,中国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各族人民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并取得国内解放战争的胜利,1949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后,又陆续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1978年12月改革开放,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经济总量突破11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占全球经济比重预计超过18%;人均GDP突破8万元,按年均汇率折算为12551美元,逐年接近高收入国家水平。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大国战略,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和实践,更是举世瞩目,改变和影响着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战略选择。

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现代化代表着人类文明发展前沿和发展趋势,且因科技发展速度日益加快,新的文明形态随时代的发展已经逐渐形成。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在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2023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中央党校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我们在认识上不断深化,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我们在战略上不断完善,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战略支撑。我们在实践上不断丰富,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特别是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文明作为人类脱离野蛮状态的所有社会行为和自然行为构成的集合,是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在人类历史上,产生了华夏文明、西方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大洋文明和东南亚文明等,文明是在国家管理下创造出的物质的、精神的和制度方面的发明创造的总和。

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已经成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有效路径,也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新生重要力量,并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去向何方: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课题和选择

与西方相比,广大发展中国家没有历史上的殖民原始积累和技术积累,工业基础薄弱。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独立是建立在曾经的殖民国家基础上的,更难以摆脱对外的资本和技术依赖,容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发达国家的世界现代化,第一次现代化先后以工业化、城市化、民主化、理性化、福利化等为主要特点;第二次现代化以知识化、信息化、绿色化、智能化、个性化等为主要特点。发展中国家由于尚未完成第一次现代化,还面临着同时推进两次现代化的严峻挑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球有几十个国家进入了工业化,但大部分都停留在中等收入阶段难以继续发展,只有日本、韩国等通过制造业跃升为发达国家,实现了现代化。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必经阶段,包括交通、邮电、供水供电、商业服务、科研与技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更是工业化的基础,是一切企业,单位和居民生产经营工作和生活的共同的物质基础。中国“一带一路”大力帮助各沿线发展中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良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基础。

与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的西方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仍然行走在通往现代化的途中,同时面临国家现代化的战略方向选择。西方国家最早完成了现代化,并且常以成功者自居指点其他国家现代化建设。在这种情况下,本国的现代化道路到底应该怎么样走能够成功,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这对发展中国家是重大的战略课题和选择。

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路径选择

现代化指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所发生的深刻变化,这种变化包括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等各个方面的转变。目前,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真正实现现代化的不超过30个、总人口不超过10亿人,相对而言是比较少的。

在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枝独秀。经济总量上升至世界第二,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开始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军。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唯一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实现现代化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和美好愿望。中国不仅创造了经济飞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而且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在这个奋斗过程中,中国从未简单地复制西方的发展模式和轨迹,从未简单地套用西方的发展逻辑,而是结合国情,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成功之路,破解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难题,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提供了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模式。

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表明:西方现代化道路并非人类通向现代化的唯一模式。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没有与西方完全隔离脱钩,也没有完全投入依附西方社会,而是在社会制度自主性基础上借鉴了西方现代化成果,找到了现代化的成功之路。而且因此成功避免了全球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和平发展中成为稳定前进,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东方大国。

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表明:现代化并非“自古华山一条路”。中国式现代化是当今社会文明的综合创新成果,它将深刻影响人类社会文明的走向,引起广大发展中国家对国家战略和现代化模式的思考。拓宽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思路,为那些既希望实现现代化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提供了全新的选择借鉴,也显示了中国领袖习近平总书记心系全球和平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博大胸怀和政治远见,为人类社会的文明走向更高级的未来,开辟了全新之路。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