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湾灌区位于嫩江左岸,规划总面积14.25万亩,灌溉面积10.5万亩,是提引嫩江水灌溉的中型灌区,已列入国家中型灌区名录,是巩固江湾乡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民生工程。
二十年来,黑龙江省杜尔伯特县江湾乡始终将民本思想、服务理念贯穿于灌区建设发展全过程,深化农业水价综合配套改革,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强化节水技术支撑,健全运营管护机制,不遗余力服务水稻产业发展。2022年,全乡水稻产量达到1.26亿斤、亩均单产1200斤,实现产值1.8亿元,人均来自水稻产业可支配收入占比95以上。
着眼于“两大”基础投入,最大力度夯实支撑
始终坚持以灌区发展为基点,多方协调资金项目,积极争 取技术支持,灌区建设基础逐步夯实、日益完备。一方面,以项目投入为引带。累计投入各级各类资金1.2亿元,统筹实施土地综合治理、中型灌区续建节水配套改造、农业开发等重大农田水利工程,升级改造渠系104公里,加固入水建筑物288座,建设量测水监测站11处,改善灌溉面积10万亩,增补灌溉面积超 2.5 万亩。另一方面,以技术投入为支撑。大力推广水稻节水控制灌溉等先进技术,完善灌区主体工程及电力配套设施,在加强灌区水资源管理能力与利用效率的同时,主动对接节水节电补贴政策,实现开源、节流双重建设目标,五年来通过科学调控用水,累计节水4500万吨,节约电费100万元左右。
立足于“三类”机制创新,最大限度保障运行
坚持以机制建设稳根本、保长远,聚焦灌区安全运行、科学用水、综合管护等重点环节,精准施策,靶向施治。建强组织架构抓关键。将乡党政班子成员全部纳入灌区治理领导小组, 借鉴河湖长制工作思路,确定总渠长2名、支渠长11名,对全乡渠系进行“一对一”或“多对一”定点包保,统筹包联、及时处置渠系水位运行相关问题。优化运行机制提效率。成立灌区管理办公室,组建供水调控专班,制定“全天全域供水+分时分区调水”实时监测调控机制,6名工作人员专人专职专责运行2处泵站、1处强排站,通过综合计算蓄水、排水等定量,提前预判降水、需水等变量,及时调配启动供水闸门,灌溉有依据、排涝有准备的运转模式使农户省心更放心。完善管控制度保安全。创新实行“自用自管”治理模式,将水闸惠及农户编排为288支民间管护队,分别对相应闸门负责,有效提升农户自觉管护意识,管护效果更加明显。
致力于“四项”服务提升,最大程度释放红利
牢固树立“民生优先”发展导向,紧盯国有泵站运行优势, 持续巩固水稻产业发展基础,“以稻为业、因稻而富”真正成为全乡整体发展思路。以民利为统领,保障生产供水。二十年来,坚持每亩50元水费不上涨、秋后缴费原则不动摇,不计成本多次延长供水时限,不讲利润适时增加供水频次,末梢用水紧张状况明显减少,农时农事保障力度大幅提高。以民情为根本,提高种植产能。依托灌区建设、无人机使用、统一水稻品种、连片生产等多种举措,不断调优种植结构,稳定粮食生产, 水稻产业实现20年连产连丰,2022年灌区农村人均收入提升至23640元,成功获批全国第十二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以民意为准绳,开展农户测评。制定“双挂钩双固定”考评办法,管护人员任用期限与民主评议相挂钩,考核成绩与服务水平相挂钩,管护渠系责任与收缴水费职能关系相固定,水费收缴力度与绩效工资金额比例相固定,通过正向激励与反向约束相结合的奖惩办法,使服务效能与满意程度实现双线提高,农户水费收缴率逐年攀升,年均收费超200万元,结余资金100万元左右。以民需为依据,延伸服务触角。进一步强化江湾灌区综合服务能力,将泵站收益结余全部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组建机械服务队伍,购置大型机械车辆,年均投入50万元以上,在维护渠系、修建田间路、清淤疏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江水滔滔蜿蜒沟渠,稻香悠悠缭绕沃野。江湾乡将持续以农户所盼、农业所需为根本遵循,探索江湾灌区提质增效新模式,在谋划新项目、增创新机制、拓展新服务等关键领域持续发力,增强灌排设施支撑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生态改善的能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贡献。(王国军)
责任编辑:陆松江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