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林口县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完善“双减”工作协调机制,县教育体育局从严落实“六项管理”要求,规范校外培训审批监管,完善教育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全面加强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校内校外双轨并行,确保“双减”工作各项措施落地见效。2022年初,林口县委县政府将落实“双减”工作纳入10项利民实事中,按照林口县“双减”工作评估标准和要求,县教育体育局强化组织领导,夯实责任落实,确保“双减”工作取得成效。
狠抓“双减”工作措施落实
加强“双减”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林口县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下发《“双减”工作提示》,加大“双减”工作检查力度,保障“双减”工作各项措施落地见效;成立校外培训监管办公室,加强教育行政执法队伍,现共有行政执法人员5人,严格开展行政执法工作;从严审批、分类管理,规范校外培训。全县现无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再审批新的学科类培训机构。现有非学科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共4所,严格按照《黑龙江省青少年校外体育培训机构设立审查工作指引(试行)》进行日常监管,从严审批新增体育类培训机构;县教育体育局创新实施“双减”举报奖励措施,对在职教师违规补课、黑班黑校、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超范围补习、校内作业超纲超量、违规组织考试等违反“双减”规定的线索,实施有奖举报活动,通过电视台面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举报线索经查证属实的,给予500元奖励。广设“双减”举报信箱,共设置“双减”举报箱25个,实现办公场所“全覆盖”。安排专人每周定期开启举报箱,做好信访件收取、整理和汇总,并在第一时间处理,做到了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结果。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双减”工作社会监督员10人,监督并反馈违反“双减”政策的相关问题。
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全面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监管职能,各机构全面落实使用《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材料管理办法(试行)》、《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通过第三方托管、风险储备金等方式,对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进行风险管控。目前,林口县4所非学科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均已完成线上支付功能,大力宣传“校外培训家长端”手机APP,实时线上更新机构培训课程,全面实现“线上售课”“线上缴费”“三方管理”的预收费风险规避机制,县教育体育局同步利用“校外培训管理端”,对校外培训机构数据稽核、机构运营、风险预警处置等工作进行管理和监督,同时,按照市教育局工作部署,县教育体育局持续加强校外培训监管执法队伍体系建设,向周边市县学习优秀校外培训执法经验,开展多部门联合校外培训机构“清牌”活动、隐形变异违规补课查处行动,压实校外培训监管职能,建立健全校外培训执法力量,严格落实校外培训执法要求。
做好文化艺术类培训机构移交工作
按照《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黑文旅规〔2022〕4号)、《牡丹江市教育局<关于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移交工作的通知>》要求,县教育体育局与县文化广电旅游局积极对接,做好8所文化艺术类培训机构移交工作,已完成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信息台账交接、督办机构日常运营管理权(教学内容管理、人员管理、场地管理、班课管理)交接、资金监管业务完善管理权交接、全国平台数据信息(含账号密码信息)以及平台运营管理义务和职责交接、超范围经营处罚管理权交接等工作。现由县文广旅局负责文化类校外培训机构日常管理、日常运营、审批、监管等工作。
严厉打击“黑班黑校”违规培训行为
县纪委监委、教育体育局、公安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多次成立联合检查组,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联合开展专项排查,共计开展专项检查40余次,累计派出检查工作人员310余人次,检查点位800余处,对12家无证无照、6家有照无证培训机构依法进行查封关停。对居民楼、车库、地下室等违规开办培训机构行为进行全面排查,对看护班、小饭桌、托管班、自习室、咨询类教育机构,加大宣传和依法打击力度,引导其合法经营,坚决杜绝开展教育培训。建立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制度,对查处的黑班黑校依法依规责令其停业。县教育体育局常态化对培训机构进行日常监管和指导,规范办学行为,全面落实“双减”政策要求。加强学前教育管理,严禁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素质拓展等名义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下学科类培训,同时,强化师生监管,要求全县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做好师生监督工作,严禁学生参与任何形式的学科类培训,下发《关于理性选择校外培训机构的温馨提示》,签订《家长理性选择参与学科类校外培训承诺书》,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切实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对查处黑班黑校中涉及的在校学生,责成学校对学生及家长进行教育,保证学生及家长不再主动参与违规培训,确保师生监管到位。
严厉查处在职教师违规补课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厉查处在职教师违规补课行为,全面落实“双减”政策要求。依据《中共林口县纪委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县中小学在职教师违规补课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要求,开展全县中小学在职教师违规补课专项行动,召开全县教职工警示大会,对专项整治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落实主体责任,制定工作措施,各学校深入开展在职教师违规补课自查自纠工作,建立问题台账,将存在问题严重又拒不整改的教师列为重点整治对象,按相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广泛开展教师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大讨论,加强师德师风警示教育,组织教师签订《自觉抵制违规补课承诺书》,面向社会公开做出“承诺”,引导学生家长签订并遵守“双承诺”,动员社会各界积极进行监督,从源头扼杀不良风气,形成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的监督机制。强化线索收集、加强信息排查、设立网格单元、严查典型案件。
全面落实“六项管理”要求
狠抓中小学生作业、考试、睡眠、手机、读物、体质“六项管理”工作,制定《林口县中小学“六项管理”实施方案》,与“双减”工作有效融合,将“六项管理”工作情况作为校长和教师晋职晋级、评优评先主要依据。县、校设立公开监督举报电话,深入开展专项检查,制定问题清单,及时销号整改。各学校严格执行统一修订的作息时间,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坚决控制小学作业总量不超过标准,提倡分层次作业和探究式作业,培养能力,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和身心健康。第二中学的特色作业受到上级好评,县进修学校组织开展了优秀作业案例征集,多篇优秀作业案例被收入市优秀作业库。
深入开展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
全县27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开展课后服务,覆盖率达100%。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共13252人,自愿参加课后服务13199人,参与率99.6%,超过省市平均水平,全面做到有需要的学校和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下发《关于加强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依托《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黑龙江课后服务管理系统》《林口县课后服务平台》提升课后服务监管水平,保障课后服务“5+2”模式。加强中小学课后服务指导,优化课后服务课程设置,重点提升乡镇学校课后服务质量,各学校定期展示课后服务成果,做好课后服务效果评估,全面缩减城乡课后服务差距。开展“书画名家进校园”活动,以理论讲座、作品赏析等方式,利用课后服务时间,依托社团活动进行授课,加深对学生林口县“中国书法之乡”优秀文化传统的了解和热爱。各中小学结合实际开设体育类(足球、羽毛球、篮球、田径、武术等),艺术类(美术、书法、乐器、舞蹈等),语言表演类(朗诵、小主持、戏剧等),科技与创新类(机器人、无人机、编程等)等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第三小学、实验学校课后服务工作,受到检查组好评。县教育体育局加强课后服务监管,定期开展课后服务工作专项检查,规范各学校课后服务实施及财务管理。
按照全市“双减”考核指标要求,林口县在“双减”工作中实施的举报奖励措施、文化艺术类培训机构移交工作、黑班黑校查处工作、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工作、学校作业监管及“分层”作业设计等工作举措多次受到省市表扬,工作成果在省、市“双减”工作快报中刊登,“双减”举报奖励工作纳入2022年牡丹江市教育系统工作要点,在全市推广。2022年“双减”工作案例在牡丹江教育网双减专栏共计发表文章173篇,位居市县区前列。
林口县教育体育局将继续积极进行“双减”政策宣传落实,加大宣传和依法打击力度,对校内学生进行监管,保证学生不参与违规培训。加强部门协调,各单位明确责任分工,完善协调联动机制,对“黑班黑校”实行网格化管理,落实镇(村)、社区协同管理机制,严厉查处违规补课行为,全面巩固“双减”工作成果,不断拓展“双减”工作成效。(林口县教育体育局)
责任编辑:陆松江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