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大力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党的二十大更将教育战略地位和战略任务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明确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路径和方法,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
黑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始终把发展职业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有效转化为发展导向、政策举措和工作方法,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大会,出台了《中共黑龙江省委办公厅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落实措施》等一系列支持政策,完善龙江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全力推动我省职业教育事业取得新成绩、新突破、新成效。
职普融通深化改革 构建龙江职教体系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破冰起航。2022年5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正式施行,从法律层面明确了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类型教育的明确定位打破了职业教育学历的桎梏,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2所学校已正式启动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程序,打破省内职教学历天花板。高效实施“双高”“双优”建设。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单位6所,居全国第13位。
构建贯通、融通的职教体系。中高贯通全面覆盖,高本贯通不断扩大,配合五年一贯制、“3+2”中高职贯通培养,多路径打造职业教育成才立交桥。推进“职普融通”改革,在齐齐哈尔等地设立14所“大兴式”综合中学,开展职普融通试点班,“大兴模式”被中国教育报刊载,入围全国教育典型案例。
推动落实“职教高考”制度。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首次提出“职教高考”。2021年我省出台《黑龙江省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落实“职教高考”,从2024年开始,省中等职业学校对口升学考试调整为全省职业教育春季高考,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并逐步增加本科高校招生计划。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对接龙江产业升级
调整结构服务龙江新兴产业。优先服务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瞄准龙江四大新兴产业升级,强力推进院校布局调整,推动以中职学校为重点的资源整合,中职学校由2018年的229所调减至195所,基本形成“一县一所、一校一品”发展格局。6所农业高职实质性整合为4所。
优化专业适应龙江急需产业。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变革,开展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战略定位和专业结构优化调整论证,聚焦现代农业、龙江“4567”现代产业体系布局等重点领域重组专业集群200个。围绕先进制造业、冰雪经济、“一老一小”等急需领域增设专业点83个;撤销供大于求、就业不理想的专业点109个,形成一批紧密对接龙江现代农业、绿色食品、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产业的特色职业学校和专业集群,有力地支撑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产教融合聚焦龙江重点产业。与东安集团、北大荒集团、北渔集团等领军企业建设省级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30个。省教育厅与龙江森工集团、省住建厅、中铁国资、中国银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哈尔滨新区共建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示范合作先导区,建立区域产教融合共同体7个。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73家,建设省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38个,涵盖企业、学校、行业、科研机构在内的1026家成员单位,其中集团内规模以上企业556家。组建电子商务、工业和信息化等10个省级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职业学校书记校长全年联系企业14175家,同比增幅36.94%。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农机学院设施农业创业团队在北方寒地大学生创业基地温室进行日常养护工作。
科教融汇创新赋能 智慧引领三教改革
融汇科技力量激发职教新动能。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与省农科院共建作物生产科教融合学院,打造了4个国家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合作培育农作物新品种9个,授权专利42项,开展科技服务200余次;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与中国农业大学等联合组建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研究院,守护“耕地中的大熊猫”,研发推广保护性耕作模式6320万亩,减少黑土地流失70%以上;校企研组建“大豆选育协同创新中心”开展大豆新品种选育,突破大豆种植区域北界,实现在第四五六积温带可种植,年均推广面积达300万亩以上。
智慧教育引领“三教”改革。入选国家职教智慧教育平台分项试点省份。入选国家在线精品课程20门,位列东北三省地区第1位。着力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建设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8个(全国第12)、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9门(全国第6)、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90门;入选“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72部,遴选省级高等职业教育类优秀教材89部,获批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项目117项。推动“岗课赛证”融通,深化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X证书考核通过率达到74.4%。
德技并修涵养龙江工匠。多年来,围绕我省技能型社会建设需要,龙江职教以中职为基础、以高职为骨干、以应用型高校为牵引,聚焦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服务就业创业,着力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厚植“龙江四大精神”,坚持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挖掘开发“红绿蓝金银”五色教育资源,把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到教育教学各环节,构建了具有“中国方略、龙江特色”的高职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在全国率先遴选培育高职课程思政示范校3所、示范课40门、教学名师10名、教学团队10个,有效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学生“拔节孕穗”各阶段,不断优化技能人才成长政策环境,充分释放龙江人才红利、激发人力资源活力和创造力。
建设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出台《黑龙江省教育厅 财政厅关于实施黑龙江省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全省“十四五”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持续增强职业教育师资力量和水平。落实职业学校高层次、高技能人才考察公招政策,畅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兼职从教渠道,实施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
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王纵横(中)获世界技能大赛优胜奖。
职业教育提质增效 服务龙江全面振兴
服务三农助力龙江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指出,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我省始终走在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前沿,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与齐齐哈尔市共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创新发展示范区,校地校企共建区域产业学院、乡村振兴学院10个,建设服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29个。组织12所涉农高校与18个边境县建立协同发展联盟,开展农技服务项目42个,累计培训1.5万人次,惠及农民近4万人,培养了全国种粮大户刘彩华、乡村致富带头人周淑清等一批新型职业农民,为“中国粮食、中国饭碗”烙上龙江职教印记。
加大合作服务“一带一路”。龙江职教充分发挥我省地缘优势,开展对接合作,与俄罗斯、赞比亚、泰国、韩国等24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稳定联系。黑龙江建筑职业学院、哈尔滨铁道职业学院等10所学校参与组建东北三省一区“一带一路”职业教育联盟,14所学校参加德国、俄罗斯等国家组织的培训项目。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入选2022年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典型院校。推进“中文+职业技能”项目,开展与产能合作国远程教育培训合作,分段联合培养学生,课程标准并被国(境)外采用,黑龙江职业教育从“引进来”“走出去”,走向“再提升”,在互利共赢中为世界各国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德方专家到哈二职讲学。
东风劲来正当时,奋楫潮头逐浪高。龙江职教将紧抓部省战略合作历史机遇,凝心聚力,改革创新,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提供“龙江样板”,在答好“强国建设、教育有为”的时代命题中作出职业教育应有的贡献。(刘志华)
责任编辑:陆松江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