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享誉世界的松嫩平原,沃野丰饶的黑土地,大金王朝在这里奠基,大庆油田在这里兴起;这里是龙江著名的革命老区,抗击侵略的主战场,抗日烽火在这里点燃,红色文化在这里传承。
肇州,这个历史厚重的地方,承载着人类发展的沧桑变迁,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历经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血与火的淬炼和洗礼,根植着深厚的红色记忆。
1940年2月,中共龙江工委在肇州县成立,领导哈西六县开展抗日斗争,从此“三肇”人民迎来了曙光,全民抗战热情异常高涨,无数人们挺身而出,浴血奋战在这白山黑水之间,翻开了老区人民波澜壮阔的抗日斗争新篇章。
滚滚洪流,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战歌;老区精神,深深根植肇州大地。解放战争时期,在党的领导下,肇州人民倾其所有、破家支前,4384名优秀肇州儿女前线参战,以“六烈士”为代表的262名革命先烈牺牲在黎明前的黑夜,为红色政权的建立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老区人民为建立新中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它将永远镌刻在共和国的历史丰碑上。
血洒肇州沃土,寒凝大地春华。抗联十二支队纪念碑、抗日三十二烈士纪念碑、抗日烈士纪念碑、抗美援朝烈士纪念碑、革命烈士纪念塔、六烈士纪念碑,这一座座红色闪亮的碑塔,见证着肇州人民抗击侵略、建设家园的希望与激情,就像这青山碧水一样,化作我们的力量,一代代薪火相传。
肇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杨小班鼓吹乐棚”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青马湖传说、肇州二人转手玉子、汉族东北大秧歌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丰富独特的民间文化艺术形式,彰显肇州人民智慧与传承。
教育,肇州一个响亮的品牌,普惠学前教育、均衡义务教育、特色高中教育、融合职业教育,公平特殊教育,肇州二中作为省级示范高中,高考升学率连续多年居大庆四县之首,38名学子考入清华、北大名校。肇州人用智慧与胸怀,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国家栋梁之才。
肇州,英才辈出,彪炳史册。
肇州,这个龙江西部的璀璨明珠,地域辽阔,物产丰饶,寒地黑土,四季分明,不可多得的纯美自然环境,充足的水资源和肥沃的黑土地,为当地的农产品种植和农牧养殖提供了天然的先决条件,让肇州成为国家重要商品粮食生产基地,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百个产粮大县之一。肇州人,用勤劳的双手回应着大自然的馈赠,成功打造了原生态农业和食品产供基地,用如秀花般的精耕细种,把这片红色沃土建设成为五谷丰登的北国绿色大粮仓。
境内油气资源丰富,是大庆外围油田的重要开发区,全国五大气田的庆深气田坐落于此。肇州工业园区入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行列,八条农业产业链条的形成,为肇州的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当年鏖战急,今朝更好看。70多年过去了,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老区精神已经融入肇州人民的血脉,“松基三井”见证了创业发展的历程,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肇州人民拼搏奋进,成为肇州大地建设家园的力量源泉。
活力绽放的肇州,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地处哈大齐工业走廊的中点,长春、哈尔滨、大庆城市经济生活圈的中心,境内大广高速纵贯南北,哈肇高速横贯东西。便利的交通和区位优势,推动着肇州产业都市化新进程,全速前进的肇州,正以无限的活力,打造一座充满激情、智慧、美丽的生态宜居新城。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勤劳勇敢的肇州人民意气风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更广的领域、更大的空间,必将迸发出勃勃生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肇州新篇章。(中共肇州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陆松江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