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对话东盟青年企业家—— 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寻觅商机

发布时间:2023-06-08 16:26:35 来源:中国报道

文/黄江勤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中国与东盟十国达成并实施了共建“一带一路”共识,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了示范和表率作用。无论是越南的“两廊一圈”、泰国的“东部经济走廊”,还是印尼的“全球海洋支点”、菲律宾的“大建特建”,东盟各国的发展规划都在共建“一带一路”中找到了广阔的对接空间。

近日,在由中国国际青年交流中心主办的青年企业家国际合作发展大会上,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的200名商界领袖、经济组织领导人和青年企业家代表共话10年发展成就,众多嘉宾表达了对“一带一路”的新期待。

中国东盟报道: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您认为共建“一带一路”为东盟的青年企业家们带来了哪些机遇?

罗伟贤:缅甸是中国的友好邻居,也是较早响应并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对于缅甸而言,“一带一路”让缅甸从中国学到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包括数字经济、高科技产业、手工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给缅甸的国家经济和科技发展带来了很大帮助。除了企业之外,缅甸国内的普通民众也从中获得了很多就业机会,生活条件得以改善。对于中缅关系而言,我认为通过一些“一带一路”项目的合作,两国关系更加亲近,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

夏迈尼·柯班基亚特:共建“一带一路”为菲律宾的青年企业家们带来了许多机遇,尤其是在科技创新方面。近十几年来,世界商业流程外包服务(BPO)迅速发展,菲律宾是重要的外包服务国家,BPO行业是菲律宾国家经济总量的最大贡献者,为国内130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对菲律宾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极其重要,同时也吸引了许多国家在菲律宾寻求外包服务。

中国具备发展外包业务所需要的大量低成本高素质人才、稳定的政局、有利于商业发展的监管环境、电信网络和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我认为在这方面,中国和菲律宾有着无限的合作机会。

陈志雄:中国和马来西亚友谊源远流长,两国关系发展一直走在地区国家前列。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也是中马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作为最早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马来西亚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收获颇丰。就以最近备受关注的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项目来说,这是中马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它为当地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为3000多家本地合作企业带来商机,许多在马来西亚的企业都积极响应并参与。

如今,“一带一路”将步入第二个10年,疫情后全球经济复苏,我希望未来我们的合作不仅在于基础建设和贸易数据上,还要努力推进“资质互认、标准互认”,打破国家与国家、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壁垒”,让商品流通起来,让企业活跃起来。

中国东盟报道:您如何评价中国的营商环境?未来是否会有更多的青年企业家愿意来到中国投资或者是经商?

巴格斯·阿迪尔加:我本人是从事航空业的,我关注到去年年底,一架由中国企业生产的新支线客机ARJ21交付给了印尼翎亚航空,并于今年4月从雅加达起飞,两个小时后平稳降落在巴厘岛伍拉莱国际机场,完成在印尼的首航。

疫情政策调整之后,中国与东盟在各领域的经济合作都在复苏,航空业同样如此。印尼有1.7万多个岛屿,拥有近3亿人口,航空不仅是联系各岛屿和方便旅客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也与旅游产业高度关联。中国与印尼在航空业合作紧密,将带动多个行业的经济发展。对于企业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大框架下寻找切实的合作机会,带动中小微企业加入,鼓励青年企业家创新创业。

罗伟贤:中国就像一个全球市场,这里有超过14亿的人口,科技发展和经济增长速度有目共睹,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不同行业的企业都可以在这里发现商机,企业家们可以自由地沟通和交流、互相学习和分享经验。尤其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升级,以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的生效,国家之间的贸易更加便利了,中国拥有比许多国家更自由、灵活的营商环境,这里机遇无限。我认为随着防疫政策的调整,国与国之间的来往更加便利,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想来中国看看,寻找投资,谋求合作机会。

夏迈尼·柯班基亚特:据我所知,在珠海和广州都有很多菲律宾商人,我前段时间参加了广交会,看到有许多菲律宾企业组团而来。我认为,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开放,中老铁路的开通也将连接到更多的东盟国家,我们来中国更加方便了,不仅仅是创业和经商,来旅游、休闲、娱乐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不过,菲律宾国内的青年企业家对于中国市场的了解并不是很深入,在菲律宾国内接触到的信息与中国的实际情况是存在一定差距的。我的祖籍是福建厦门,菲律宾有95%的华裔都是从福建过去的,并且有很大一部分在从事零售业、离岸博彩运营商(POGO)、游戏和旅游业。我希望未来,两国政府可以加强广东、福建两省与菲律宾的联系,这将会为中菲两国青年企业家开展贸易交流与合作提供广阔的舞台。

陈志雄:我来中国之前去办签证,听到有人说他从早上9点开始排队,到中午12点了,前面还有70多个人。自从中国防疫政策调整之后,办理中国签证的窗口经常都是排满了人,说明大家都对中国抱有满满的期待,都积极踊跃地想要到中国来。

我认为中国市场之所以如此有吸引力,一是因为信息共享速度非常快,无论你想买或者卖什么产品,还是需要寻找顾客或者供应商,都能通过政府发布的政策、行业社群网络平台及社交媒体等渠道来寻找;二是因为优胜劣汰的速度非常快,任何好的或不好的产品,一经开发问世,便会有许多人一起竞争,好的留下、优化、升级,不好的便被淘汰。这两个特点都足以说明,中国市场是很有活力的。

中国东盟报道:东盟青年企业家们如何看待中国市场?他们对于中国的哪些产业和领域比较感兴趣?

巴格斯·阿迪尔加:东盟10个国家,都有各自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且都能找到和中国达成合作的领域。以印尼为例,印尼矿产资源丰富,是铝土矿第六大生产国,已探明镍矿储量占全球四分之一。但是由于精炼技术欠发达等原因,印尼的矿产资源出口所得收入仅仅只占GDP的5%,因此,印尼政府迫切希望能够摆脱纯原料出口,将矿产资源从“上游化”产业转变为“下游化”产业。

中国有许多国际电池和电动车生产企业,在矿产资源精加工、新能源开发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突破,印尼希望可以利用中国的投资和技术,提升印尼的矿产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水平,逐步建立自己完整的产业链。

罗伟贤:我身边的许多青年企业家都对中国的可再生能源、贸易、科技和医药等领域很感兴趣。尤其是医药,可以说是缅甸国内需求最大的领域之一,不过相对中国来说,缅甸国家体量较小,我们更希望可以吸引中国企业来缅甸投资。

陈志雄:改革开放初期,马来西亚商人大多是来中国采购一些便宜的商品到马来西亚销售的;21世纪初期,开始有大批的商人反过来把马来西亚的燕窝、咖啡卖到中国来;再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来到中国投资、寻求合作,比如科技、资讯、教育、文化产业等行业都可以看到中马企业合作的身影。可以看到,从一开始的单向流动,到现在双边合作,合作的深度日益加深,广度日益扩大,中国和马来西亚的合作前景必将一片光明。

(《中国报道》2023年6月刊)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