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雅万高铁铸就中印尼“民心路”

发布时间:2023-06-08 16:42:20 来源:中国报道

文/ 王哲 李宏伟 黄云权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在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中国中铁坚持以民生为导向的国际合作,致力于打造更多惠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雅万高铁作为中印尼合作的首条高速铁路,在即将建成通车之际,必将更加有力地促进两国百姓的心心相通、文化相融。

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建设主力军,中国中铁在雅万高铁项目建设过程中,传承中印尼友谊,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坚持把“高质量建好雅万高铁项目”的宗旨落到实处,切实为当地人民提供帮助、解决困难,以实际行动带动当地社会、民生与经济发展,造福沿线民众赢得广泛赞誉,得到当地政府、机构、媒体和民众的信赖与支持,推动中国企业形象在印尼不断提升,充分彰显了央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社会担当。

随着雅万高铁万隆段箱梁架设的不断推进,以及一个个重大节点的实现,从万隆到雅加达的高速公路沿线,一个个高铁桥墩高耸、一榀榀箱梁横跨的雄姿呈现在印尼人民眼前,一条高质量、高标准的高铁正逐步成型,中国中铁的建设者们也正在兑现着一项项民生承诺。

带动就业“富口袋” 培养人才“授以渔”

2016年,中国中铁员工初到雅万项目,当地的出租车司机马曼热情地帮助联系租住房屋、购买生活物品、协助调查施工原材料。半年后,项目部买了汽车,聘马曼为司机,后任命他为小车班班长,工资比当“的哥”时有了大幅增长且稳定很多。6年多来,马曼在工作之余与中方员工建立了深厚情谊,马曼的女儿举行婚礼时还盛情邀请中方员工作为女方贵宾出席,受到了特别的礼遇……

在雅万高铁建设过程中,中国中铁为印尼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累计为印尼当地带来5.1万人次的就业岗位,通过建立培训机构、中方员工“师傅带徒弟”、现场实训等方式,累计培训印尼员工达4.5万人次,为当地培养了大量焊接、电工、机械、混凝土浇筑等熟练技术工人。

中国中铁积极推进企业属地化管理,充分发挥印尼本土人才的优势,在为印尼带来新增就业机会的同时,也为印尼培养更多高铁技术人才。采取“导师带徒”传帮带的方式,教学上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升员工技能水平和专业素质,以加速印尼本土高铁技术人员的成长。

印尼高铁建设,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短缺,当地铁路技术管理人才匮乏。中国中铁雅万高铁项目二分部总工程师陈翼作为一名“老员工”,不但积极学习英语、提高外语沟通能力,还积极学习财务、法务、商务知识,以及国际贸易规则、当地法律法规和宗教文化。为了满足工程管理需要,项目部招聘了当地大学生辅助管理,因大学生没有工程经验,陈翼组织中方管理人员当起了“老师”,白天带着“新人”边工作边教学,晚上组织大学生们举办培训班,从技术管理、劳务管理、资料编制、验工计价材料整理等方面分时、分段、分专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团队工作效率。在他的组织培训和带领下,先后有5名员工走上了更高的岗位,有19名外籍大学生走上了工程技术岗位,并且与企业签订了劳务用工合同,项目也缓解了人才紧缺的压力。

对于中国中铁四局雅万高铁4号梁场项目部工程部的印尼技术员兰迪·拉姆达尼来说,雅万高铁的建设不仅将为他的家乡带来巨变,同时也让他的人生越来越精彩。

拉姆达尼2020年11月到4号制梁场找到了一份工作,刚入职的时候对高铁技术很陌生,项目部安排了工程部技术主管余跃与他对接,制定一对一的“导师带徒”计划,制定系统的技能培训方案,利用理论学习与现场实践教学的方式学习高铁箱梁预应力技术和桥墩垫石的高程和中心位置的控制及要求等基础知识。经过近半年的学习,他已经能够独当一面。“十分感谢中国师傅的手把手教学,目前我专门负责与印尼方WIKA分部对接垫石交接工作。”拉姆达尼说,在业务精进的同时,他的中文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收入也比刚入职实习时涨了近1000元人民币,以后有机会一定到向往已久的中国看看。

据了解,中国中铁雅万高铁4号梁场进驻之前,当地很多村民靠卖自家的水果或在当地的小作坊工作维持生活,收入非常低。梁场的建立为当地提供了很多如安全员、小车司机、钢筋工、帮厨等就业岗位。梁场按照印尼法律法规要求与印尼员工签订劳务合同,为他们购买医疗、意外事故等保险,全面考虑印尼员工的风俗习惯,设置印尼员工集体宿舍、穆斯林祷告室、穆斯林餐厅。梁场内各类标识统一采用中、印尼两种文字,充分尊重印尼文化。据了解,通过“导师带徒”模式,中国中铁四局雅万高铁4号梁场项目部已持续为印尼培养高铁建设技术工人近2000人。

据统计,中国中铁坚持大力吸收印尼本土劳动力,在项目就业的沿线村民达5000多人次。项目部为印尼员工提供各种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提高印尼员工的劳动技能,显著提升了项目周边就业率和社区幸福指数。成立“中国中铁印尼大学生实习基地”,加深同印尼各大高校联系,建立实习合作,为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为印尼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术人才。培养接纳喜爱中国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优秀员工,为企业本地化发展储备优质人才。

联手救灾抗疫 共建美好家园

雅万高铁所在的印尼爪哇岛自然灾害较为频发,中国中铁始终弘扬国际主义精神,灾难面前不计得失,与时间赛跑,为生命开路。当发生强地震、飓风、洪涝灾害时,中国中铁雅万高铁项目部迅速开展抢险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并向受灾印尼民众捐款捐物。

2018年9月29日,印尼苏拉威西岛发生7.5级强震并引发海啸,300余人因此丧生,损失惨重。2018年10月17日,中国中铁员工自发向印尼红十字会筹捐2.4亿印尼盾(约12万元人民币),帮助苏拉威西省中部地震海啸灾区灾后重建。

2020年初,西爪哇省持续洪涝,雅万高铁沿线多个村庄积水严重,内涝受灾。中国中铁雅万高铁项目部启动应急预案,组织自卸车、挖掘机、装载机等机械连夜奔赴现场清淤泄洪。洪水退去,项目部携手西万隆县政府工作人员以及400余名村民进行灾后恢复重建,开展河道全线清淤,水渠护坡加固,排查消除安全隐患。在抗洪救灾现场,西万隆县县长亲自打开中国中铁混凝土罐车出料口,拍摄相关视频上传到个人社交媒体,点赞数过万。

2020年初,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给正在如火如荼建设的雅万高铁项目带来了巨大挑战,身处疫情重灾区的中国中铁建设者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既要时刻做好疫情防控,又需推动项目施工稳健进行。疫情发生后,项目经理部与各参建单位释放出高效的组织动员力、贯彻执行力,转化形成应对疫情防控、推动复工复产的制胜法宝。在统筹疫情防控和施工生产的进程中,中印尼全体员工不惧困难、知重负重,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时因势,精准施策,实现了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促进、两不误。

自2021年开始,项目经理部经多方协调,邀请万隆本地卫生机构来项目部开展新冠疫苗进工地活动,为中印尼员工提供“上门服务”,及时接种,建立免疫屏障,确保一线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项目部自2021年开始,就通过疫苗接种进工地的方式,实实在在地帮大家解决了‘难找到门、打不了针’等众多难题。”印尼籍员工Sushan激动地说。

在做好自身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中国中铁雅万高铁项目部还积极向当地社会提供帮助。2020年4月29日,向西爪哇省捐赠价值约12亿印尼盾(折合人民币约55万元)的防疫抗疫物资,并向万隆帕达拉朗区的巡逻交警捐赠消毒液和防护用品;把国内有效防疫举措编写成《新冠病毒预防手册》并翻译成印尼语印制1万册,赠发给雅万高铁沿线村庄,宣传中国防疫举措和经验;2020年5月20日,向印尼西爪哇省政府捐赠价值约2亿印尼盾的生活物资和防疫口罩。西爪哇省省长李德万称赞中国中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艰难时刻鼎力相助支援该省抗击疫情,是一家非常有责任感的国际公司。印尼国家交通部部长视察雅万高铁项目,在施工现场亲笔写下“雅万高铁,引以为豪,KCIC-CREC携手合作,如期完工”,并通过媒体进行了全国直播。

铺筑“顺心路” 义举暖民心

中国中铁在雅万高铁项目建设过程中,秉承为民众造福、保护沿线环境的理念,对每一条施工便道进行合理优化,并结合当地路网规划,升级原有道路连接沿线居民点。既完善了当地路网便民出行,又为居民在工点附近开展商业活动提供了方便。

在4号制梁场,有一条“顺心路”。但建场初期,这条路“走”得并不是那么顺,甚至还一度因为梁场中间的村道而多次停工。梁场规划临建用地中间连接当地02村和04村,有条小小的村道,东西向横穿梁场,该道路宽约60—80厘米,长约550米,地面坑洼不平,旁边是水沟,没有任何防护,摩托车双向行驶很难通过,村民日常通行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对梁场的临建及南北向通行造成很大影响。村民一方面担心道路断掉后不能通行,一方面顾虑梁场施工结束后不能恢复。梁场和当地政府、清真寺长老、社会团体及村民代表,进行了多次谈判无果。

为此,梁场领导班子成立了中间道路协调专项领导小组召开了多次专题会议。在中国中铁雅万高铁项目部及支持雅万高铁建设的当地朋友的撮合下,经过数十次的村民协调会,最终村民同意接受改移和修建临时通道,签订后期永久通道方案协议,消除村民顾虑,梁场临建才得以完成。新修的临时混凝土道路总长度565米,宽1.5—2米,路面平整,路两边设有标准的安全防护栏杆,摩托车和行人都可以安全和轻松通过,道路修通时,路边聚集了很多附近的村民,男女老少,满脸欢喜,一个个竖起大拇指!嘴里还不停地说:“China,CREC BAGUS!”(“中国,中国中铁好样的!”)村长带着村民专程赶到项目部致谢,并将这条路命名为“顺心路”。

在当地村民眼里,一条小村道是至关重要的民生之路。在中印尼百姓眼里,雅万高速铁路则是带动经济的富民之路。一条小村道阻挡不了雅万高铁建设,雅万高铁建设却因为中国中铁一条条村道的修建,搭建起了中印尼两国人民的相识和友谊之路。中国中铁因雅万高铁与村民相识,村民因村道与中国中铁从相识、相知到相通。一条条村道通了,村路宽了, 中国中铁与村民的心也更近了。

4号梁场作为中国高铁“海外第一梁”的诞生地,也是中国高铁打造的首座“海外智慧梁场”,更是成了当地民众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中铁的一个窗口。

在周围村民的眼里,梁场办公区就像一个公园,有凉亭、木桥、秋千、池塘,有信息化中心、沙盘、高铁模型。经常有村民说,我们想到公园里转转,拍拍照。为满足村民愿望,梁场在不影响办公的前提下对周边村民开放。村民们带着孩子在梁场空地上放风筝、放鸽子、荡秋千、打篮球,脸上荡漾着幸福的笑容。

梁场还为当地村民安装和更换路灯,接入饮水设备,兴建化粪池和垃圾池等公共设施,多次在当地重大节日来临之际向周边村庄和穆斯林学校、清真寺捐赠生活物资。“中国人善良、热情,不仅为我们修高铁,还帮我们修路、解决生活难题。”梁场所在地的村长Wawan说。

几年来,中国中铁帮助当地民众“顺心”的事例还有很多。项目红线用地穿过学校和清真寺等建筑时,项目部在业主的指示下全面负责拆迁和新建,同时帮助完善社区三通,建设更加宽敞的活动场所,为当地创造了更好的教育条件和更舒适、更和谐的社区氛围;各参建单位与周边村民积极沟通,支持和援助村里公益性项目,先后给周边6个村庄翻新村道累计3.8公里;还为当地居民安装和更换路灯,接入饮水设备,兴建化粪池和垃圾池……

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加深了周边村民对中企和中国文化的了解,促进了周边村民对中国建设者参与雅万高铁项目建设的理解和支持,推动了中国和印尼民众的心灵相通。

(《中国报道》2023年6月刊)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