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走基层、“接地气”,持续加强新时代中日民间交流

发布时间:2023-06-21 14:47:58 来源:人民中国

5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际社会加速步入“后疫情时代”。早在今年年初,随着中日优化疫情防控措施,两国民间往来正加速回暖。在推动恢复中日民间、地方交流的同时,如何在后疫情时代,进一步提高中日民间交流质量与水平?对此,《人民中国》记者专访了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

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摄影:吴文钦)

——今年6月,您迎来了就任中国驻大阪总领事两周年。过去两年,您在大阪履职过程中,哪些经历给您留下了深刻印象?

薛剑:我此前曾三次常驻中国驻日大使馆,担任驻大阪总领事是我第一次在日本地方从事对日外交工作。

过去两年,我着重致力于开展与日本普通民众的交往,走访了辖区内的不少校园、乡村、渔港、工厂等基层一线,和日本民众特别是年轻人零距离接触交流,结交了不少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日本朋友。

中国外交的一大特色就是要“接地气”,用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话讲,就是坚持走群众路线。现在中国进入了新时代,各方面发展变化非常快,日本上上下下普遍跟不上中国的节奏,加之日本政府错误的对华政策导向和媒体、政客的煽动误导,日本社会在对华认知方面遇到了很大障碍。我们作为身处一线的外交人员必须深入基层、走近民众,在他们与中国之间开通“信息直通车”,让他们更加直接直观真实地接触了解新时代中国。

薛剑总领事率部分青年馆员同中日大学生青年交流团体Free Bird举行线上酒会

我还特别重视与日本网友的交流。就任后,我在推特上开设账号与日本网友互动,目前粉丝量已达6万余人。令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与一个由中日大学生自发组成的、名为Free Bird的青年交流团体的相遇。他们分别在东京、大阪和北京、上海设有四个支部。2021年10月我们曾办过一次线上酒会,日本学生喝中国啤酒,中国学生喝日本啤酒。他们都惊讶于一个中国的总领事会以这种方式与他们开展交流。之后我们频繁开展线下交流,相互之间越发熟悉与亲密。

我从与他们的交往中发现中日青年相互了解的意愿非常强烈,他们之间有很多共同爱好,相处融洽,坐在一起,根本分不出谁是中国人,谁是日本人。现在都说中日关系不好,但恐怕也不能一概而论。

以往都说日本年轻人对中日交流不积极,对中国无感。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感到这类观点也有些似是而非。事实上他们可能只是参与交流的机会太少。我希望在我的任内能为中日青年提供更多交流机会与平台。

中日关系当前负面因素较为突出,各类民调显示日本民众对华感情不容乐观。但实际走近日本普通人,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完全如此。要解决这个问题,一个关键词就是交流,突破信息屏障,要真正让事实说话。同时也要让他们真正感受触摸到两国关系发展带来的好处。

——中日两国正在加速恢复人员往来。驻大阪总领馆所在的关西地区是中日交流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您认为今后应如何进一步促进双方的人员往来?

薛剑: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两国每年人员往来超过1200万人次,其中中国民众占了将近1000万人次。以前中日人员往来主要集中在高层,比如政府官员、商务人士、专家学者等。到了疫情前的那几年,中日才真正实现普通民众之间的大交流。这可以说是中日两千年交往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化。

但受疫情影响,过去三年这一良好势头几乎归零。目前两国航班等正在逐渐恢复,希望能尽快回到疫情前的水平。作为总领事,我最关心的是如何让更多的日本普通人走进中国,亲眼目睹、亲身体验新时代中国的发展变化。

疫情前,日本人每年到访中国的只有200多万人次。其中约80%是商务往来,所涉实际人数有限,剩下20%才是普通老百姓。这也限制了日本社会的对华了解和认知。

很多人认为政治氛围不好阻碍了日本民众访华的脚步。我认为更主要的可能是经济因素。30年前,中国物价低廉,日本普通人去中国旅游毫无压力。30年后的今天,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物价也赶上了日本,有些商品和服务甚至更贵。而日本经济停滞了30年。这一升一降之间,日本普通民众去中国旅游就没那么轻松了。

我们要尽可能地创造机会和渠道推动两国民间互动交流,特别是让更多日本普通人到中国去走走看看,弥补对新时代中国的认知缺失。两国政府曾于2019年达成五年三万人的中日青少年交流计划和恢复修学旅行共识。双方应尽快推动实施。

另一个交流重点是中日企业间的人员交流。日本在华有三万多家企业。以前都是中国员工被派遣到日本学习研修。现在中日经济互补性不断增强,日本企业也应该更多派遣本国员工到中国去体验学习,了解中国一线员工的工作生活。相信这对加深彼此了解、增进友好感情也会非常有益。

——据悉,贵馆筹划了与纪录片《赵朴初》相关的研讨活动。该片成片于2018年,去年底在日本电视台重新编辑上映,介绍了赵朴初老先生推动鉴真坐像回国省亲的历史。贵馆举办这一交流活动的出发点是什么?

薛剑:赵朴初老先生是战后较长时期中日佛教界友好交流的一面旗帜,对促进两国关系改善发展作出过特殊重要贡献。这两年我走访领区不少知名寺院,所到之处都能深深感受到日本佛教界对他的深厚感情。日本佛教源于中国,不同宗派教义虽各有特色和差异,但只要提到赵朴初老先生,都无不肃然起敬。

6月6日,驻大阪总领馆联合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在京都共同举办纪录片《赵朴初》放映会暨中日佛教友好座谈会

今年初,我看到日本电视台放映的纪录片《赵朴初》,并了解到该片改编自中国外文局制作的纪录片《赵朴初》。通过这部纪录片,我更加深感赵朴初老先生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之宝贵,觉得有义务把其传承好发扬好,于是决定结合观看这部纪录片组织一次中日佛教界人士代表座谈交流活动,通过缅怀赵朴初老先生的特殊功绩,共同探讨中日佛教交流未来发展。

当年日本遣隋使、遣唐使绝大多数是僧人。通过佛教交流,中国当时先进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成果大量传入日本。通过回顾两国佛教交流历史,我们也能更好理解两千年中日友好的本质内涵,进而致力推动恢复共同的文化价值认知,建立有利两国关系长远发展的精神纽带。

说到佛教交流,我还想特别提一下隐元禅师。他是可与鉴真大师齐名的另一位对日本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中国高僧。他主张中日应“道义撑持,东西互照”。我们常说“中日一衣带水,是搬不走的邻居”。在我看来,中日并不仅仅是普通的邻居关系,更是有着特殊历史文化渊源的亲戚关系。过往两千多年,从徐福东渡,到鉴真东渡,再到隐元东渡,大量中国人登陆日本并扎根成了日本人。日本历史书里有个词叫做“渡来人”,就是特指从中国大陆来到日本的人。现代日本社会,许多日本人或多或少与中国人有着血缘关系或基因传承。另一方面,很多日本人在过去两千多年,到访中国并就此落地扎根。邻居、亲戚之间该如何相处?那就是互敬互爱互助。这也是中日恢复邦交以及其后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段时间以来,我发现日本社会对中国缺乏最起码的尊重,说话做事对中国居高临下、颐指气使,甚至不顾基本事实,不顾信义原则,不顾邻里亲情,参与甚至鼓动他国对华打压遏制,肆意否定中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粗暴干涉中国内政。这些做法显然不符合邻居亲戚相处之道,也是中国人民绝不能接受的。我经常讲:“中日友好、敬邻永安”,言下之意就在这里。我想,我们也应该从对赵朴初老先生的纪念缅怀中对此加深感悟。

——去年底,两国元首在曼谷会晤时达成了多项共识,其中提到要“积极开展地方及青少年等交往交流”。贵馆今年有哪些举措促进本辖区与中国的交流合作?

6月18日,驻大阪总领馆为19日启程的日本民众访疆活动首批团员举办隆重热烈的欢送会

薛剑:去年11月,两国首脑时隔三年举行会谈,就稳定和发展两国关系达成多点共识。促进两国地方及青少年交往交流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在这一领域,我们近期将重点实施一项具有一定开创意义的工作,即组织日本普通人访问中国新疆。过去几年,美西方反华势力不断炒作根本不存在的所谓新疆人权问题,不少日本民众受到严重误导。为了让他们了解新疆的真实情况,我们馆前年底发起邀请日本普通民众访问新疆的网上招募活动。没想到短短一个月,报名人数超过千人。现在疫情已基本平息,我们正在抓紧准备实施这项访问交流活动。此外,我们还在筹备第六届西日本地区中日友好交流大会、茶文化以及盆栽、美食交流和中国电影周等活动。我认为,两国普通民众间的交流一定要接地气,在“好看、好玩、好吃”的美好体验中真切感受中日关系发展给彼此生活带来的光彩和实惠。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谈谈您如何理解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

薛剑:过去50年,中日关系有了巨大发展,但偏科很严重。好的方面而言,应该首推经贸合作。据统计,2022年两国间经贸总额达到43.84万亿日元,而日美两国经贸总额仅为29.98万亿日元。另一方面,在政治、文化、民意等方面,双方要补的功课确实很多。

经济领域当前虽也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在半导体等领域,日本紧跟美国限制对华出口,打压中国企业,中方对此坚决反对。但就整体而言,中日经贸关系已经进入自律性发展阶段,彼此间渠道畅通、模式成熟,合作大势基本还是稳定的。

现在最需优先解决的是政治互信问题。这几年,部分日本政客反复炒作所谓“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这个错误说辞不仅损害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违背基本国家信义,对日本也是百害而无一利。日本有关人士应保持头脑清醒,好好思考过去50年两国曾做过哪些约定?中日关系又是如何走过来的?千万不要头脑发热,干出不可挽回、贻害后世的蠢事。

另外一个是安全领域的问题。去年底日本通过的新版“安保三文件”公然把中国当作“迄今最大战略挑战”,严重违背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原则和精神。日本不仅与美国有安保条约,与中国也签署了和平友好条约,双方约定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日本应切实履行条约义务。

图片提供:中国驻大阪总领事馆

采访:吴文钦

编辑:李一凡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