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已经是频发的,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值得注意的社会问题。本人经过对唐山市医院医疗纠纷发生,处置及处理后果不同社会反响的调查,提出以下拙见。
一、医疗纠纷频发并呈激化的趋势是社会变革的必然产物。
在计划经济时期,医疗纠纷所以不成为社会问题,是因为当时的卫生工作方针是以医疗为中心,人们的观念是服从医生治疗。在经济上,企事业实行公费医疗,农村实行合作医疗,医院把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做为工作的指导思想。医院的工作不与经济效益挂钩,患者个人结余的医疗费不是个人财富。所以,即使出现医疗过错,也不会对医院诉诸法律。
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深入,医院的工作方针变为以病人为中心,医保卡中的钱属于个人财产,可以继承。医患双方成了医疗服务合同关系。医院不能再依赖国家拨款生存,必须通过医疗创收生存和发展。于是就出现了大处方、过度检查、超能力接诊或手术,比如,治感冒花四五千元,生个孩子顺产花一万多元,这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一个外科大夫一天作几台手术连续十八九个小时不休息的也大有其人。这必然导致服务质量下降。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呈现出医患纠纷频发激化和对薄公堂现象。这一现象反映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渡时期碰撞产生的阵痛,其必然随着改革的深入而消失。
二、 引发医疗纠纷的几种直接原因:
1、个别医院错误地把市场经济经规律引入医院管理。甚至有的院长作报告直接说:“医疗市场竞争激烈,我们必须有经济头脑。”其实,医院至今仍然是带有福利性质的事业单位。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仍然是医院工作的根本宗旨。唐山市协和医院一名大夫拒绝患者红包时说得好:“我是大夫,不是商人,救死扶伤是我的职责,我不能额外收取工资以外的钱。”
2、医院内部管理松弛,助长了个别医生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大处方、过度检查、超负荷手术,缺乏内部监管,导致医疗过错频发。
3、对于违法违规造成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者处罚不到位。特别是各医院上了医疗事故保险,即使出现了医疗事故,也由保险公司赔偿。医院没有损失,责任医生安然无恙不受处分,助长了不负责任的医疗行为,形成恶性循环。
三、 医疗纠纷的预防及处置措施:
1、深化卫生体制改革,以十九的精神为指导,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端正医院工作方针。医院工作必须立足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最大程度地保护人民的生命健康这个前提,在此基础上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依法办院,依法收费,依法行医。
2、加强医院医德医风建设。应该承认,绝大多数医生是白衣天使,受人民的尊重和爱戴。但是,在市场经济大的社会背景之下,医院必须不断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把中华民族尊医爱民的优秀传统发扬光大。我国自古就有尊医爱民的优良传统。不为良医,便为良相。大医精诚。医者仁心。悬壶济世。这些古训至今令人怀念和尊敬。教育医生自尊自爱,以做一个人民爱戴的好医生为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大张旗鼓地表彰模范医生的事迹,造成全社会尊医爱民的浓厚风气。
3、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包括技术管理和服务管理。教育每个医生精益求精,德技双馨。在服务态度上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亲人。树立挑剔的患者是我服务导师,宽厚的患者是我道德榜样的胸怀,最大限度地减少差错和事故。
4、加强对医院的行政监督和法律监督。依法治理医院。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怠于对医院的行政监督,甚至实行行业保护,法官由于不懂医疗,以鉴定代替审判,鉴定机构商业化,与医院存在近行业的保护,导致一些真正的医疗事故得不到公正的处理,是近年来医疗纠纷激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认为,解决医疗纠纷,化解医疗纠纷乃至杜绝医疗纠纷的主导方面在医院。在人民心目中医生还是个高尚的职业。只要医院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就会通过广大优秀医生的感人事迹,重新树立白衣天使的美好形象。根本解决医疗纠纷的出路在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于全民素质的提高。只要全民懂得医生是我们健康和生命的保护神,医患是人民健康幸福的命运共同体。患者能够包容不可避免的医疗意外,以友善的心态共同与疾病作斗争。医患同心,就可以杜绝医疗纠纷,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诚信、友善、和谐的医患关系。(高翔)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