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中核集团召开“两核”重组五周年新闻发布会,中核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余剑锋致辞,中核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顾军,董事、党组副书记王杰之出席活动,并回答记者提问。
新闻发布会现场(中核集团供图)
2018年,中核集团与中国核建集团实施战略重组。余剑锋在致辞中概括了重组五年来,中核集团在各领域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一是体系能力迈上新台阶。五年来,我国核科技工业体系能力实现了历史性、系统性的重大跨越,核工业全产业链各环节的体系能力全面提升。中核集团控股在运核电机组25台,装机2375万千瓦;核准在建机组15台,装机1625万千瓦。我国核电研发设计、建造能力、装机规模、运营业绩达到了全球领先水平。核燃料循环产业体系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天然铀保障能力和核燃料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中核集团的完整体系优势、产业经济规模、综合实力、品牌价值、国际影响力快速提升,正在加快向世界一流核工业集团的目标迈进。
二是科技创新取得新成果。五年来,中核集团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的战略核心位置。2022年研发投入246.4亿元,为重组前的4.3倍,年均增速为44.4%,是同期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速的 3.7 倍。“创新2030”工程、“核工业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深入实施,先进核能原创技术“策源地”走深走实,核能加快实现“型谱化、系列化”发展。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四代核电高温气冷堆和快堆、多用途模块式小堆、新一代“人造太阳”等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一体化闭式循环先进快堆核能系统”战略牵引性重大科研项目已经启动,“热堆—快堆—聚变堆”核能“三步走”发展战略深入实施。
三是核安全保障达到新高度。五年来,我们强化底线思维,坚持安全是核工业的生命线,加强核安全文化建设,完善核安全管理体系,不断提升核应急能力。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着力加强疫情防控形势下的安全环保风险防控。所有核电机组、核设施保持安全稳定运行,安全环保风险受控,在运核电机组WANO 综合指数持续上升,2020-2022 年满分机组分别为 15、19和 18 台,核电安全稳定经营绩效水平保持全球领先。一批历史遗留风险点成功消除,核设施保持安全稳定运行,安全环保形势始终保持良好状态。
四是深化改革取得新成效。五年来,中核集团现代企业治理能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活力、产业经营能力快速提升。把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全面完成改革“搭梁建柱”工作,在改革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中核集团改革三年行动整体考核位居中央企业第2名。专项改革取得优异成绩,10 户“双百企业”、“科改示范企业”考核全部为标杆或优秀。
五是国际合作打开新局面。服务共建“一带一路”,自主核电品牌“华龙一号”带动全产业链加快“走出去”,卡拉奇2/3号华龙一号机组建成投入商运,恰希玛5号核电机组破土动工。阿根廷核电出口项目签署 EPC 总承包合同。成功收购纳米比亚罗辛铀矿。徐大堡3/4号、田湾7/8号核电机组建设安全高效推进。牵头完成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核心安装工程,为最大国际大科学工程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深度参与全球核治理,和IAEA等国际组织深入合作,在国际舞台发出了中国声音。
六是党的建设焕发新气象。五年来,中核集团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以高质量党建推动核工业高质量发展,党建联建实现重大工程全覆盖。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建设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各层级领导干部和创新领军人才加快成长并发挥作用。赓续核工业精神谱系,广泛宣讲“两弹一星”精神和“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积极践行“强核报国、创新奉献”的新时代核工业精神。学习宣传“时代楷模”彭士禄先进事迹,建立核工业功勋榜等荣誉体系。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核工业特殊困难群体生活困难问题得到妥善圆满解决。党建责任制考核连续四年为A,定点帮扶考核连续五年为好的最高等次。
余剑锋表示,“两核”重组以来的五年,是新时代核工业聚力攻关加快发展的关键五年,是我国核工业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也是强基固本加快建设核工业强国的重要阶段。重组“聚变”催生了中核加速度,实现了“1+1远远大于2”的目标。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