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记者 王兆雷 )核心提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表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如今,很多人都已对食品价格的在意转向了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因为食品安全关乎性命,关乎你我他的生存与健康。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琳琅满目的养生健康类的产品,假冒的土鸡、土鸭流向百姓的餐桌,让人担忧。保障食品的安全任重而道远,绷紧食品安全这根弦,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全社会都有共同的责任。位于广东省廉江市红江橙之乡国营红江农场内养殖场的应忠标创造出一个让消费者吃的放心,安全健康生态养殖的新模式,他闯出了一条循环利用、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王兆雷(右)采访应忠标(左)
子承父业
上世纪年代中期,大批的放鸭人赶着鸭子从浙江出发,过着游牧般的生活,多年后,有的回到家乡有的却在外省定居,继续养鸭或从事其它行业。其中有一位放鸭人,经过多年的打拼,从游牧放养发展到如今已有600多亩水塘、20000万只鸭子的规模养殖场。他就是应忠标。2018年新年伊始中国报道记者实地采访了他。
33年前,一个16岁的少年,从浙江省缙云县家乡与父亲一起外出闯天下。他们像游牧民族一样赶着2000多只鸭子经湖南、江西等省,一路风餐露宿,走到哪就睡到哪里。行程1800余公里到达广东廉江市红江橙之乡国营红江农场。看到这里依山傍水,风景很好,适合养殖业,就在此“安营扎寨”开始了放养鸭的事业,在这一养就是33年。
艰苦创业
这33年来的养殖业发展,其艰辛是外人所不知道的,刚开始找地方建鸭棚,因鸭子喜水,所建鸭棚还不能离水太远,经多次选址,终于盖好鸭棚并修建了200多亩水塘。几年下来,规模不断的扩大。
1999年,就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突如其来的一场瘟疫使应忠标的鸭场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所养的鸭子死亡大半,后虽经及时补救却也已无力挽回,面对空荡荡的鸭棚,应忠标的心在流血,好男儿流血不流泪,但他并没有停止不前,反迎难而上。鸭瘟过后,他向朋友和同乡筹措了一笔资金,又购回了鸭苗重新开始饲养。不放弃、不认输,这是应忠标每天早晨给自己鼓励的口号。
2003年,非典肆虐,应忠标的鸭场再次受到重创,鸭子没人要,鸭蛋也没人吃,这一年鸭场亏损严重。2004年又遭遇禽流感,5000多只鸭子一夜之间死掉4000多只,多年的心血又都化为乌有。一无所有时,又面对家人的不理解和朋友的嘲笑,这位倔强的缙云汉子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所击倒,反而更加坚定了他继续养鸭子的决心。在沉思一段时间后,“离家出走”奔赴海南文昌市、广东台山市等地考察、学习,向当地的养殖户请教,在一些朋友和亲戚的帮助下,鸭场又重新建立起来,鸭场的鸭子最多时达到20000多只。在发展的同时他还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为当地修公路,只要是做好事他都积极参与并捐款。
鱼鸭混养
鱼塘养鸭,鱼鸭结合(即水下养鱼、水面养鸭)有四点好处,鱼塘养鸭可为鱼增氧。鱼类生长需要足够的氧气。鸭子好动,在水面不断浮游、梳洗、嬉戏,一方面能将空气直接压入水中,另一方面也可将上层饱和溶氧水搅入中下层,有利于改善鱼塘中、下层水中溶氧状况。这样,即可省去用活水或安装增氧机的投入。有利于改善鱼塘内生态系统营养环境。鱼塘由于长期施肥、投饵和池鱼的不断排泄,容易形成塘底沉积物。这些沉积物大都是有机物质,鸭子不断搅动塘水,可促进这些有机物质的分解,加速泥塘中有机碎屑和细菌聚凝物的扩散。为鱼类提供更多的饵料。鸭可以为鱼类提供上等饵料。鸭粪中不仅有大量未被吸收的有机物,而且含有30%以上的粗蛋白,都是鱼类的上等饵料。即使不能为池鱼直接食用的鸭粪,也可被细菌分解,释放出无机盐,成为浮游生物的营养源,促进浮游生物的繁殖,为鲢、鳙提供饵料。有利于鸭寄生虫病的防治。鸭是杂食性家禽,能及时摄食漂浮在鱼塘中的病死鱼和鱼体病灶的脱落物,从而减少病原扩散蔓延,鸭能吞食很多鱼类敌害,如水蜈蚣等。鸭还能清除因清塘不够彻底而生长的青苔、藻类。鱼塘中有鸭群活动,有害水鸟也不敢随意在水面降落。鸭子游泳洗羽毛,使鸭体寄生虫和皮屑脱落于水中,为鱼食用,又减少了鸭本身寄生虫的传染。
鱼鸭混养记者王兆雷/摄
随着多年养殖的经验,不服输的应忠标又开始“折腾”起来了,利用掌握的现代科技发酵微生物养殖来改善水体生态环境,抑制杀死病原微生物,作为饲料添加剂,补充营养成分改善养殖的鱼、鸭肠道有益菌群,达到生态防治的目的,使养殖生产良性发展,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养出来的鸭蛋品质较高,皮光润泽、金灿灿的蛋黄,鱼儿肉质鲜美,有嚼劲,营养丰富。
未来发展
面对未来的发展应忠标告诉记者,合适的自然生态环境是进行现代生态养殖的基础,没有合适的自然生态环境,生态养殖也就无从谈起。发展生态养殖必须根据所饲养家禽的天性选择适合家禽生长的无污染的自然生态环境,有比较大的天然的活动场所,让家禽自由活动、自由采食、自由饮水,让家禽自然的生长。作为新时代的农民也要与时俱进,要有新作为,鸭场要走规模化、产业化道路的同时也要将绿色、健康的鸭产品摆在百姓的餐桌上,不合格的鱼、鸭蛋、不出门,做良心产业挣良心钱。
应忠标说:“我是一个不服输的人,走过很多弯路,遇到很多坎坷和挫折,我都挺了过来。在挫折中不断的探索着前行,并且在多年的养殖过程中总结出一套生态循环属于自己的养殖经验。对待鸭子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将身心全部投入其中,人生干好这一件事就是成功”!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