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 暄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的改革开放和发展建设事业同大批心系桑梓、心系祖国的华侨是分不开的。”20世纪50-60年代,新中国百废待兴,大批归侨漂洋过海回到祖国怀抱,参与国家建设。我的父亲李官云就是其中一名华侨子弟。他1960年从印尼漂洋过海回到祖国的怀抱,考取广西大学,毕业后从事矿物质化学分析、质量检验检测、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等工作,不负国家的培养,将自己的所学所长毫无保留地献给党和人民。受父亲的影响,我1995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质量相关工作。先在原广西质量技术监督局从事质量技术稽查、产品质量监管等工作;然后在父亲工作过的广西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任负责人,创新开展检测认证能力建设和质量技术服务;2021年任广西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协助分管质量、计量、标准化、特种设备的发展和监管以及联系有关质量技术机构,同时兼任广西侨联副主席。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探索,日渐感悟到父亲对于质量事业的初心与执着,深刻理解了父亲年少时毅然归国的追求和信仰。2023年是父亲逝世十周年,谨以此文追忆缅怀,承续志愿,鞭策自己砥砺前行。
听党召唤,组织3000学生回国
父亲1942年出生在印尼邦加岛,我的祖父从事华文教育多年,相继担任梹港华侨教师公会主席、中华总商会秘书、八大埠小学联合教师公会主席等职,因此父亲自幼受到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熏陶。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发出的洪亮声音犹如一声春雷,惊醒了千千万万海外游子,世界各地的华侨掀起了回国的热潮。父亲就读的印尼巴城中学是当时印尼最大的华侨学校之一,他跟同学们都立志在高中毕业后回国深造。

李官云全家及舅舅舅母。右一为李官云。
1959年,受国际形势影响,印尼发生大规模排华潮。1960年1月,中国政府成立了迁侨委员会,先后租用十多艘客轮到印尼各港口接运难侨回国,拉开了新中国首次大规模海外撤侨的序幕。

位于雅加达的巴城中学是印尼最大的爱国华侨学校之一。

巴中学生在校学习日常。
为了帮助想要回国读书深造的高三学生统一办理回国手续,身为学生会秘书的父亲受学校教务主任(代校长)委任,牵头组建回国同学会。当时,我国的撤侨工作并不顺利,印尼的反华军方势力设置了重重障碍。回国同学会每天要处理的工作非常多,要去税务局交外侨税、去中国领事馆申办护照、去政府部门注销户口、去移民厅申办移民证、去警察局检查犯罪记录、去海关办理行李运输……最后去检察院签字按手印并宣誓永远不再返回印尼。程序一环扣一环,各类表格证件和材料繁杂琐碎,不可缺漏。父亲作为回国同学会主席,带领30多名执行委员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从“摸着石头过河”到“轻车熟路”,短时间内就办好了近百名同学的回国手续。

巴中回国同学会的执委们在母校球场合影留念。一排左五为同学会主席李官云,一排左六为同学会副主席李冠华。
当时,中迁委向香港租赁“芝利华号”和“芝万宜号”两艘万吨巨轮用于运送难侨,学生回国的船票也由中迁委安排。随着登船的难侨人数增加,留给学生的船票也越来越少,父亲只能“见缝插针”尽量为同学争取到船票。与此同时,同在雅加达的中华中学也在向中迁委申请船票。父亲认为,与其两校相互“竞争”不如团结协作形成更大合力。于是,父亲与华中回国同学会的主席商谈,一致同意合并,并将组织名称改为“雅华回国同学会”,父亲继续担任主席。
雅华回国同学会成立以后,形成了一个拥有2000多名会员的大组织。为了让2000多名学生如期回国,李官云和执委商量决定,向社会募捐,所得资金作为回国同学会的基金,一方面用于租船回国,一方面作为家境困难的同学的路费。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雅华回国同学会租赁了一艘来自丹麦的“美上美号”货轮。这艘货轮有3000多吨,堆满了杂物,只可载七八百人,但是有效解决了燃眉之急。
至1960年6月,雅华回国同学会已经送走六批同学回国,包括雅加达以外的华侨学校学生约3000多人。在回国同学会基金的支持下,所有经济困难的同学都如愿以偿回国,无一人掉队。

回国前,李官云写给同学的临别赠言。
回国同学会的出色工作使得印尼政府一些排华官员颇为不满,同时为了赶上国内的高考时间,父亲和部分执委不得不将回国同学会的收尾工作交给其他同学,于1960年7月登上了美上美号货轮。

美上美号货轮的甲板上,同学们苦中作乐。
一心向党,铭刻奋斗初心
在海上航行了7天7夜,父亲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在政府的安排下,父亲先后在广州和南宁的归国华侨学生中等补习学校学习,于1960年9月考入广西大学化学专业。

青年李官云
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对华侨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当时正值国家困难时期,离开了父母亲人的华侨学生不仅要克服物资短缺带来的困难,还要适应边劳动边学习的生活。父亲中文基础较好,但是专业学科没有适应国内的教育进度,因此同样的课程,他需要花上比别人多一倍甚至几倍的时间来消化吸收。为了扎扎实实完成好学业,父亲决定休学自习,同时随堂旁听。休学期间,他如海绵一般大量学习吸收社科人文知识,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的光辉历程,这是当时的海外华侨难以全面了解的伟大成就。父亲越是深入学习,越是感悟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担当品质,越是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誓要学有所用、学有所为。
1962年7月,父亲在同学介绍下加入中国共青团。同年9月,重读大学一年级。此后,凭借优秀的学习成绩和突出的干事能力,连续担任班干、广西大学归侨负责人、学生会文化部长、团委书记等职。

1964年,广西大学全体归侨学生合影留念。

青年李官云(前排右一)。

青年李官云(后排右二)。
以身许党,坚定干事决心
1968年,父亲经历“文革”和留校工作两年后,被分配到广西地质局地质队工作,从事技术研究和实验室管理。
广西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全区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工作已经完成了早期创业阶段,进入技术和效率快速提升阶段,地质实验室正是地矿勘查质量效率提升的重要支撑。在地质部门工作的17年里,父亲充分发挥专业所长,为矿产资源勘查研究和矿物质含量分析测定献智献力。
当时地质实验室条件非常有限,但是对于父亲来说,困难即是考验。为了实现对岩砂矿物成分的高效率分析与测定,1973年至1980年间,父亲在日常大量实验工作的基础上,潜心研究,独立完成了岩砂中近70个项目的化学分析方法研究,填补了广西岩砂大批量高效分析方法的空白,为地质队探明岩石矿物的基本储量提供了有力支撑。期间,他还主管或独立完成了十多类金属矿物质检测方法研究,为地质找矿提供了大量创新数据,大大提升了广西地质勘探成效。
父亲并不满足于技术工作上的成绩,他心中始终满怀着对中国共产党员的崇敬和向往。1983年,认为自己在思想上能力上能够接受党组织考验的他,郑重写下入党志愿:“党和人民给了我很大的教育和培养,使我这个无知的华侨学生懂得了革命的道理和做人的意义……我们的国家当前还很穷,社会主义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党还会面临前进中的许多困难。作为当代的中国人确实是很艰苦的,但是我觉得很光荣,也很自豪,因为我们正在做前人所没有做过的伟大事业。”同年12月,父亲获党组织批准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对党忠诚,践行初心使命
1984年,为适应地质科技的快速发展,父亲组织实施新实验室的设计和建设,全面提升了地质实验室技术装备条件。1985年,原广西标准计量局要创建省级产品质量检验实验室,组织上看中了父亲的才干,将他从地质部门调到标准计量局,负责实验室筹建工作。
改革开放以后,社会商品日益丰富,从国家到地方相继成立产品质量检验机构,满足政府对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要求。此次筹建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简称广西质检所),需要具备对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各类产品,特别是食品、纤维纺织品、机械电子产品等关系民生安全的重点产品的质量监督检验能力。父亲深感肩上责任重大,在认真学习国务院有关政策文件精神的基础上,调研广东、福建、湖北等地省级质检所建设的经验做法,查阅大量中英文专业技术资料,从项目主体工程方案设计到实验室环境设备建设,他一件一件抓落实,不敢有一丝一毫懈怠。

坐落于南宁市新竹路12号的广西质检所,从主体工程方案设计到实验室环境设备建设,李官云一件一件抓落实。
1987年11月,广西质检所实验大楼竣工,建成理化室、纤检室、电器室、机械室四大专业实验室。1988年4月,父亲任广西质检所党委书记、所长。
在父亲的带领下,全所干部职工干事创业、开拓进取,出色承担了国家和自治区各类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并为制糖、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纤维纺织等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在全国率先研发检验业务计算机管理网络,大幅提高工作质效,被原国家技术监督局鉴定为重要技术成果,向全国推广。1995年,广西质检所被评为全国质量监督工作先进集体,2000年,成为广西率先通过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CL)评审的实验室,检验数据得到36个国家和地区的认可。2001年,在全国省级质检所中率先走出去开展国际实验室交流,与国际领先的检测认证机构瑞士通用公证行(SGS)开展业务合作。至2002年,广西质检所从建院之初的57名职工、142台套检验设备、年出具检验报告1800多份,发展到85名职工、1000多台套检验设备、年出具检验报告1.2万多份,成为广西质量基础设施的龙头,为推动质量兴桂向质量强桂跨越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并且在科研创新领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04年,广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更名为广西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李官云带领广西质检所的技术人员面向广大消费者普及产品质量安全知识。
2002年7月1日,父亲光荣退休。在广西质检所工作的14年里,他先后被评为国家技术监督局先进个人、广西区直机关优秀党员、自治区技术监督局先进党员。
2013年12月23日,父亲因病在南宁逝世,享年71岁。他一生两袖清风,没有给子女留下财富,但是他热爱祖国、建设广西的奋斗精神,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对党忠诚、履职尽责的创业精神,已经成为我永远的精神财富。

1988年至2002年,李官云担任广西质检所所长、党委书记。期间,广西质检所通过国家验收,逐步形成全国先进的综合检测技术能力。
后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对广西提出“五个更大”重要要求,即在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取得更大突破,在推动绿色发展上实现更大进展,在维护国家安全上作出更大贡献,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上取得更大成效,奋力开创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新局面。
从激情燃烧的建设岁月,到波澜壮阔的改革时期,父亲这一代共产党人展现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勇气和坚韧。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站在新的征程上,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深刻领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走出符合广西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我将传承父辈初心,紧跟领袖奋进,自觉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党的科学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切实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忠诚干净担当,在新的赶考路上奋力书写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崭新答卷!
(本文作者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